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通遼市科左后旗:候鳥歸巢奏響生態樂章 農民備耕開啟希望新程

2025年03月24日11:59 |
小字號

近日,隨著氣溫逐漸回暖,大批候鳥如期飛抵通遼市科左后旗巴彥毛都蘇木,為這片廣袤的土地帶來了勃勃生機。在波光粼粼的濕地與湖泊旁,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稀候鳥或悠然覓食,或振翅高飛,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與此同時,當地農民也迎來了繁忙的備耕時節,他們正緊鑼密鼓地為種植水稻和玉米作物做著精心准備,在生態宜居的環境中,開啟新一年的希望之旅。

候鳥是生態環境的“晴雨表”。近年來,巴彥毛都蘇木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通過實施嚴格的環境監管措施,水質持續改善,為候鳥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和覓食場所。每年春季,候鳥們不遠萬裡飛抵此地,數量逐年增加,種類也愈發豐富。

“現在候鳥越來越多,每年這個時候,看著它們在水面上嬉戲,感覺整個村子都充滿了活力。”村民布和大爺笑著說道。這些靈動的候鳥不僅成為了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見証了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

在候鳥歡快的鳴叫聲中,田間地頭呈現出一片忙碌景象。農民們正積極投入到備耕備產工作中,為即將到來的農作物種植季做足准備。為了確保今年水稻豐收,農民們在備耕過程中絲毫不敢馬虎。從選購優質種子,到准備化肥、農藥等農資,每一個環節都精心謀劃。​

在農資市場,前來採購農資的農民絡繹不絕。農資店老板介紹說:“今年農民們對優質農資的需求明顯增加,大家都知道隻有用好的種子、肥料,才能種出好庄稼,而且現在大家都更注重綠色環保。” 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農民種植觀念的轉變,也體現了生態環境保護理念在農業生產中的深入貫徹。​

除了農資准備,農業技術培訓也為農民備耕提供了有力支持。近年來巴彥毛蘇木組織了多場種植技術培訓班,邀請農業專家為農民傳授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從科學育秧、合理密植,到病虫害綠色防控,專家們深入淺出地講解讓農民們受益匪淺。“通過培訓,我們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技術,像病虫害綠色防控技術,既能減少農藥使用,保護環境,又能保証水稻的品質和產量,真是一舉兩得。” 參加培訓的滿泉說道。​

在生態宜居的環境下,農民們也更加注重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的協調發展。許多農戶採用了綠色種植模式,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推廣使用淺埋滴灌水肥一體化種植技術。

如今,候鳥歸來的歡歌與農民備耕的忙碌交織在一起,奏響了一曲生態與發展的和諧樂章。在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上,生態宜居的環境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而農民們辛勤的付出和積極地探索,也將為這片土地帶來更加豐碩的成果,描繪出一幅更加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王超越)

來源:科左后旗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