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566萬畝沙地
——錫林郭勒盟全面打響渾善達克殲滅戰

春季的錫林郭勒草原,寒風依舊凜冽,似在堅守著冬日最后的倔強。
“放在過去,此時的草原還在春眠。”3月19日,站在熱火朝天的平茬作業現場,牧民溫都斯說,從去年冬天到目前,他們一天也沒停工,為今年的治沙做足准備。
雖然當下天寒地凍,未到大面積防沙治沙的施工期,但是走進正藍旗、正鑲白旗、蘇尼特右旗、蘇尼特左旗等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的各個分戰場,已是備戰有序,人們正在拉運物資、儲備種苗、測量施工地,隻待開春化凍,決戰沖鋒號的響起。
備戰為先:運籌帷幄 蓄勢待發
溫都斯是正藍旗賽音胡都嘎蘇木查干敖包嘎查的牧民。在他所在的嘎查平茬作業現場,機器的轟鳴聲與工人們的交談聲交織,數十位牧民手持專業工具,熟練地對黃柳進行平茬。技術人員穿梭其中,仔細檢查平茬的情況,並不時給予指導。
正藍旗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蘇倫高娃介紹說,平茬高度嚴格控制在10到20厘米,這樣既能避免過度砍伐影響植物生長,又能最大程度刺激新枝萌發,為沙地植被恢復創造有利條件。
一旁,溫都斯一邊熟練地整理著平茬后的枝條,一邊笑著分享自己的感受:“過去覺得這些瘋長的黃柳隻能當柴火來用,參與治理工作后才發現,它們渾身都是寶,對沙地治理十分關鍵。”
正藍旗憶林綠化有限公司的生產廠房裡同樣一片忙碌。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將柳條切割成小枝,這些看似普通的柳條,經過加工后將成為沙地治理的有利武器。公司負責人居衡星說:“去年10月份以來,我們已從牧民手中收購5萬捆平茬黃柳,這些黃柳經過加工后將用於渾善達克沙地治理,成為鎖住風沙的綠色屏障。”
而這一切有序開展的背后,是錫林郭勒盟前期准備工作的精細部署,從人員培訓到物資籌備,每一個環節都已准備妥當,為后續治理工作的高效推進提供保障,為如期打贏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做好充足的“戰略”儲備。
“目前,前期准備工作已經完成,苗木、黃柳條、草料、草種、網圍欄、水泥樁等物資全部就緒,完全能夠滿足全旗治理需求,一旦土地化凍,工程將立即開工。正藍旗有信心在沙地治理的征程上邁出堅實有力的步伐,為錫林郭勒盟的生態建設樹立榜樣。”蘇倫高娃說。
2025年,錫林郭勒盟計劃殲滅566萬畝沙地。對於物資的需求量以及備貨量,該盟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海拉蘇如數家珍:“我盟今年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種子需求量146.84萬公斤,已儲備146.84萬公斤,完成率100%﹔苗木需求量934.19萬株,已儲備979.59萬株,完成率105%﹔黃柳插條需求量為6.99億株,已儲備7.23億株,完成率103%﹔柴草沙障需求量為15511噸,已儲備15511噸,完成率100%﹔圍欄需求量約966萬延長米。目前,涉及的10個旗縣市圍欄生產企業共40家,年生產圍欄1000萬延長米以上,可滿足所有項目滿負荷需求。”
實戰為要:精准發力 步步為營
3月12日,自治區黨委召開干部大會,傳達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安排部署貫徹落實工作中提出,加快科爾沁、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進程,上下聯動、一鼓作氣取得更大成果。
就在這幾天,錫林郭勒盟的決策者們迅速行動,多次走進渾善達克沙地深處,實地查看防沙治沙項目謀劃、重點工程建設等情況,在每一個治沙項目規劃區,與大家認真研究謀劃年度重點任務,切實謀細、謀實生態建設、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和以工代賑項目的資金來源、物料准備、地塊落實、作業設計等工作,倒排工期計劃,力爭決戰即決勝。
3月19日,在蘇尼特左旗巴彥淖爾鎮查干寶拉格嘎查,地信數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的設計團隊正進行實地勘察。設計師手持測量設備,在沙地上打點測量,精確記錄每一個關鍵點的坐標數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該項目區的沙化情況,為后續的規劃設計提供翔實的基礎資料。
地信數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設計師陳瑤說:“我們通過實地測探,制定更加科學的治沙方案,選擇補播、設置沙障的地塊兒,如果沙地植被比較好的話,就會施肥。”
嘎查黨支部書記格日勒滿都拉是這個小團隊的領航員、還是司機和后勤保障員。這是誰家的草場、啥樣的車能開進來、哪一帶水位比較高……他每時每刻都在為制定精准的治沙方案建言獻策。
“去年,我們嘎查實施沙地治理面積6.85萬畝。項目以牧民合作社為實施主體,通過圍欄封育、施肥改良、設置沙障等方式開展防沙治沙,效果很明顯。”格日勒滿都拉表示,今年要把治沙區域縱深延伸,依托項目鎖住嘎查境內的流動沙地。
殲滅流動沙地也是今年錫林郭勒盟渾善達克殲滅戰的重中之重。
在這方面,同樣地處渾善達克沙地腹地的正鑲白旗也探索出了一條精而細的有效治理模式。該旗以浩特(牧民小組)為單位,集中連片開展治理工作,盡可能覆蓋流動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努力打造更大規模的集中治理區,向著殲滅戰標志性工程的目標邁進。
去年,正鑲白旗採用“企業+合作社+牧戶”的治理模式,並結合“圍欄封育+退化草原修復”的綜合治理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
“我們集中推進治沙項目,一方面便於地塊落實,同時,較高的補貼標准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牧民的參與熱情﹔另一方面,集中連片區域便於后期巡護監督,治理成效更為顯著。”正鑲白旗林業草原和水利局局長烏雲說,今年,正鑲白旗計劃治理50.73萬畝渾善達克沙地,初步統計10家合作社、9家企業帶動873名農牧民參與治理工程。
勝戰之勢:聚力攻堅 綠富同贏
錫林郭勒盟境內渾善達克沙地面積5294萬畝,佔總面積的83%,是整體殲滅戰的主戰場,防沙治沙責任重於泰山。
在錫林郭勒,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不僅僅是簡單的“滅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鄉村振興的抓手,是實現綠富同贏的歷史性實踐。
自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啟動以來,錫林郭勒盟確定“誰的草場誰申請、誰治理、誰管護、誰受益”的原則,按照“以產定租”合理明確圍欄封育補貼標准,通過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模式,充分調動農牧民、合作組織參與沙地治理的積極性,既解決了項目地塊落實難的“入口”問題,又破解了治理成果管護難的“出口”問題。2024年,該盟共有137個農牧民合作組織參與防沙治沙工程建設,帶動6000余名農牧民,治理面積佔年度治沙工程的70%以上,人均增收1.2萬元。在眾志成城的努力下,該盟搶抓治理“黃金期”,跑出建設“加速度”,治理沙地378.55萬畝,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的106.9%,實現了生態改善和農牧民增收雙贏。
如果說前兩年的探索積累了成功的經驗,那麼如今,隨著2025年渾善達克沙地殲滅戰前期准備工作的日臻完善,更多農牧民摩拳擦掌,甚至一部分人已在“戰場”上沖鋒陷陣,力爭讓家鄉變成綠水青山,兜裡也能裝上真金白銀。
您瞧,正藍旗牧民溫都斯就是其中一位。自2024年11月起,他加入了治沙隊伍,每個月能有9000多元的收入。這份工作不僅讓他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更讓他為家鄉的生態建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內心充滿了成就感和滿足感。
在錫林郭勒盟,像溫都斯這樣積極投身治沙事業的人還有很多。在蘇尼特右旗陶高圖畜產品經營專業合作社,10幾台草帘編織機和自動卷帘機開足馬力運轉,負責人高娃和牧民們正緊鑼密鼓地趕制一筆600萬米稻草帘的訂單,這些稻草帘可以滿足1萬畝沙地的治理需求。
“大年初四,我們就復工並滿負荷運轉。廠房的42名工人中一半是當地牧民。”高娃介紹說。
蘇尼特右旗賽罕烏力吉蘇木腦干希力嘎查牧民烏拉高興地說,不僅每個月能掙5000元工資,還能兼顧家裡的生產生活,在家門口掙工資的感覺老爽了。
“2025年我盟將完成沙地治理566萬畝,投資總額21.47億元,其中,農牧民以工代賑涉及資金2.4億元,佔工程總投資額的11%。”錫林郭勒盟林業和草原局局長烏日根巴雅爾表示,今年,該盟將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堅持以水定綠,實施節水行動,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拓寬以工代賑范圍,引導農牧民深度參與防沙治沙,努力實現治沙增收雙贏。(記者 巴依斯古楞 張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