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高效養殖增效益 不負春光接新羔

人民網記者 李睿
2025年03月24日11:19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草原晨光初現,額爾古納河畔的棚圈裡傳來稚嫩的“咩咩”聲。牧民楊旭哈著白氣推開柵欄,400多隻新生羊羔如雪團般滾作一片,母羊溫熱的鼻息在空氣中蒸騰出團團白霧。這幕生機勃勃的場景,正在呼倫貝爾廣袤無垠的大地上同步上演——今春,這片北疆草原將迎來426.21萬頭隻(其中大畜64.65萬頭,小畜361.56萬隻)新生命的誕生。按照正常牧業生產周期,預計在5月底、6月初,基本完成接羔工作。

小羊羔和媽媽在一起。李清楊攝

小羊羔和媽媽在一起。李清楊攝

"由於雙羔比較多,能達到100%的成活率!”楊旭搓著凍紅的雙手,眼角笑出深深褶皺。在他身后,稚嫩的羊羔歡叫聲此起彼伏,600隻母羊正悠閑嚼著精心配比的營養飼料。雖然外面春寒料峭,但棚圈裡卻暖意融融,羊圈裡母羊膘肥體壯、奶水充沛,成群結隊的小羊羔活蹦亂跳、機靈可愛。

在呼倫貝爾農墾各農牧場分公司,春季接羔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隨著畜牧業技術的不斷進步,高效養殖模式成為農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呼倫貝爾農墾牙克石農牧場有限公司通過推廣肉羊“兩年三產”的高效養殖技術,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經濟效益的雙贏,為農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撐。

此時牙克石農牧場公司養殖戶劉艷文家也正在奏響另一場“生命交響樂”。劉艷文拿著奶瓶穿梭在羊群中,60多隻小羊羔歡實地拱著她的手心,“目前已經產羔61隻。二產羔期預計產羔羊63隻,在牧業公司工作人員技術指導下,接羔育幼非常順利,羊羔成活率比以往時候更高了。兩年產三隻羊羔,收入明顯增加了。”

“兩年三產”技術是牙克石農牧場公司2024年重點推廣的高效養殖模式,在不同繁殖季節採用不同繁殖技術,主要以生產母羊營養調控、羔羊早期斷奶、母羊同期發情技術及母羊妊娠后期、哺乳期補飼等技術為核心,縮短了生產母羊繁殖間隔,實現生產母羊在放牧加補飼條件下“兩年產三羔”的目標。這一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母羊的繁殖效率,還通過專人技術指導,確保了飼養過程的精細化和標准化,進一步提升了牲畜養殖水平。今年的春羔既是“兩年三產”高效養殖技術的成果,也都承載著牧戶們的心血和希望。

牙克石農牧場公司牧業公司負責人何軍向記者介紹著這場“變革”的成效,“從3200頭基礎母羊中挑選出50隻,進行‘兩年三產’母羊的跟蹤調查分析發現,一產收益為4.28萬元,二產和三產收益預計各為5萬元,總收益達到14.28萬元。”

“兩年三產”縮短了生產周期,實現高效繁殖、快速出欄、錯季出欄。通過科學化、標准化、規模化飼養的方式,提高仔畜存活率,讓更多養殖戶受益,助力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

為確保春季接羔工作順利推進,呼倫貝爾市引導養殖戶做好飼草料儲備和棚圈保暖、老舊棚圈修繕加固工作,2024年共打草152.45萬噸、加固修繕老舊棚圈共計約10.92萬座,提高仔畜成活率。同時,組織市、旗兩級技術人員,為養殖場戶提供飼養管理、飼草料配比等技術服務。此外,指導養殖場戶做好動物疫病防治,宣傳防疫知識,抓好圈舍消毒和死畜無害化處理,確保不發生重特大動物疫情。截至目前,全市大小畜累計產仔124.65萬頭隻,其中大畜17.57萬頭,小畜107.08萬隻,成活率98%以上。全市春季接羔保育工作預計5月底、6月初結束,預計大小畜累計產仔426.21萬頭隻。

當最后一批候鳥北歸時,這些春羔將跟隨母羊漫步草海。從傳統游牧到智慧養殖,呼倫貝爾市正用科技重譜草原牧歌。426萬躍動的生命,也承載著牧民增收的希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