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級非遺“古如歌”亮相鄂爾多斯大劇院

人民網鄂爾多斯3月19日電 (記者富麗娟、劉藝琳、寇雅楠)由中共杭錦旗委員會宣傳部、杭錦旗文化和旅游局出品,杭錦旗烏蘭牧騎、杭錦旗文化館(非遺中心)編排、演出的歌舞劇《古如歌》,17日、18日晚在鄂爾多斯大劇院成功首演。
鄂爾多斯古如歌是以祝福、贊美、說教為主的古代宮廷歌曲,流傳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杭錦旗沿河一帶。2008年,鄂爾多斯古如歌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歌舞劇《古如歌》講述了主人公庫布慶從傷害小天鵝到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完美蛻變,以生態隱喻為故事脈絡、古如歌為敘事載體,揭示了各民族血脈相連及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內核,該劇旨在以歌舞劇的藝術表現形式推動非遺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借助精品文藝作品打造文化新標識,弘揚北疆文化,賡續中華文脈,講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據了解,歌舞劇《古如歌》演職人員共計100多名,既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鄂爾多斯古如歌的代表性傳承人古日巴斯爾、還有知名演員趙磊、紀托、查蘇娜以及主場歌手青格參演。該劇在結構設計中,巧妙地借鑒了希臘戲劇中歌隊的形式,讓古如歌這一古老的藝術形式既保留了其原有韻味,又賦予其新時代藝術價值。在表達呈現形式上,運用跨界融合手法,創新設計了陰陽(光和影)舞台,通過晝夜明暗交替等視覺變換,讓一位演員同時扮演雙重角色,更巧妙地將主人公的母親設定為一位優秀的古如歌傳人,使劇情人物與古如歌之間建立起直接的關聯性。
歌舞劇《古如歌》導演查格德爾蘇榮表示:“古如歌作為一種流傳千年的傳統音樂,深深扎根在這片熱土,與這裡的沙漠、山水、草原以及人民凝結為一體,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態·生命·藝術’連接體。我們歷經一年多時間深入挖掘古如歌文化底蘊,綜合考量時代背景、旋律韻律與詩意歌詞,找准古如歌與杭錦生態文化鏈接點,展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建設祖國北疆的生動畫面。”
“此次歌舞劇能夠成功首演,我們深感榮幸。希望觀眾能夠通過歌舞劇‘這扇窗’,真正了解並熱愛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將始終堅持以精益求精的態度打磨文藝精品,推動歌舞劇《古如歌》走向更廣闊的市場。”杭錦旗文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悉,作為“北疆文化 暖城文韻”文藝精品劇目展演活動的一部分,首演后,《古如歌》還將在鄂爾多斯大劇院、杭錦旗影劇院等地駐場演出,並計劃開展全國巡演,通過“觀劇+體驗+研學”的全產業鏈模式,聯動杭錦旗古如歌藝術大賽、庫布其沙漠生態游、草原那達慕等文旅項目,推動“文化+旅游+生態”深度融合,助力北疆文旅產業升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