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達茂旗以創新之力解草原過牧之題

2025年02月24日07:4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初春的達茂草原,草是枯的,風是寒的,河水是冰凍的。但是,沉寂了一個冬天的草原,正悄然萌發春意,在乍暖還寒的陽光中,漸漸地迎來新的生機……

達茂旗地處祖國北疆,全旗天然草原面積2378.5萬畝,禁牧區面積374.905萬畝,草畜平衡區面積2003.635萬畝。作為全國、全區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試點旗縣之一,達茂旗堅持“疏”“堵”結合,聚焦“草、畜、人”三個問題,2024年共解決超載牲畜5.8萬羊單位,草畜平衡指數下降14個百分點。

解決草原過牧問題,解決“草源”是關鍵。達茂旗著力從提高飼草供給能力出發,致力於解決牲畜的“吃飯”問題,積極引導種植高產飼料,青貯玉米、苜蓿、燕麥、谷草等優質飼草種植45.54萬畝,產量在123.3萬噸以上,可滿足122萬羊單位牲畜一年的飼草料需求。南草北飼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實現飼草料內循環。

達茂旗與草都公司合作建設草畜一體化產業園,現已建成旗級大型飼草料儲運中心2處、佔地7250余平方米,蘇木鄉鎮中型飼草料配送中心4處、佔地4800余平方米,全旗形成“一點對多源、多點對多源”的飼草料供應體系和保畜救災應急體系,可同時滿足20.5萬羊單位牲畜的飼料供應。

同時,聚焦輕度、中度退化草原,採取實施圍欄封育161萬延米﹔通過“圍欄+免耕補播+土壤增肥+管護”措施,實施退化草原修復治理項目1.48萬畝﹔在荒漠化草原探索發展“草光互補”,2024年項目區草原植被蓋度提高3%—5%,天然草原可食牧草產量提高10%。

“咩咩咩……”2月20日,在達茂旗西河鄉內蒙古共盈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經胚胎移植生產的東弗裡升和薩福克羊羔頂著圓圓的腦袋,時而低頭吃草,時而好奇地看著四周。

“這次胚胎移植很成功,后期我們會將優質的種公羊提供給周邊的農戶,提高肉羊生產效率和質量,實現肉羊品種改良。”合作社負責人張官蛇信心滿滿地說。

為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優良品種的繁育和推廣,抓實草畜平衡,達茂旗探索出一條少養、精養的路子,積極引導牧民“小畜換大畜”,不斷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

大力推進“十百千萬”工程,在烏克忽洞鎮打造肉牛產業強鎮、在東河村實施千頭肉牛養殖項目﹔有效推動“劣畜換優畜”,並通過同期發情、人工授精技術實現兩年三胎,減少了基礎母畜存欄量﹔與中國農業大學、自治區農科院等10多家科研院校建立穩定合作,挂牌成立肉牛種質資源研究基地、蒙古牛種業創新基地、“牛業科技小院”等科創平台,每年培育高品質肉羊超8萬隻、肉牛1300頭。

在挖掘傳統奶制品產業潛力、積極推廣乳肉兼用型養殖的同時,達茂旗堅持農牧、文旅、生態一體推進,建成集生產加工、儲運銷售、休閑觀光於一體的現代化產業園2處,奶食品加工作坊56個。通過賽馬“村超”,促進馬產業加快發展,馬匹交易量、良駒配種率分別提高23和27個百分點。

聯戶經營、智慧牧場、托養聯結、全國首張“草票”發行……達茂旗堅持以“有解”思維創新“優解”路徑,不斷在“加”和“減”的不等式裡探索有解答案,聚焦生態保護和牧民增收,正在為內蒙古解決草原過牧貢獻可復制的“達茂經驗”。(記者 蔡冬梅 通訊員 趙楠)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