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出圈 文旅出彩
——內蒙古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下)

剛剛閉幕的亞冬會讓我們見識了冰雪運動的新廣度。冰雪運動欣欣向榮,冰雪旅游也是如火如荼。
2024—2025冰雪季,內蒙古憑借大雪原、大森林、大湖泊、大沙漠等全國獨一無二的自然景觀和一城一特色的冰雪活動吸引了四海游客,冰雪“出圈”和文旅“出彩”實現“雙向奔赴”,冰雪成為內蒙古文旅又一張金“名片”。
來看一組喜人數據:
春節假期,呼和浩特市接待游客486.59萬人,游客總花費34.32億元,特別是假期前三天,來自北京、天津、上海、四川等地游客讓呼和浩特市馬鬃山滑雪場“爆滿”,雪場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30%。
同樣是春節假期,呼倫貝爾市A級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19.51萬人次,同比增長27%,牙克石鳳凰山滑雪場在各景區接待人數上排名第二。
為了讓這個冰雪季“沸騰”起來,內蒙古下足了功夫,在2024年11月初開啟冰雪季。
各地紛紛“上新”特色產品,主打一個多點開花。
興安盟阿爾山市2024年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借助這一熱點,冰雪季推出溫泉、康養、運動、研學、年會、觀光等100余項產品及活動。烏蘭察布市以“觀星、賞月、游火山”“滑雪、美食、泡溫泉”為主打產品、呼倫貝爾市總長20公裡的越野滑雪公園投入使用、包頭市推出“賞黃河奇觀 看包頭流凌”觀凌活動、赤峰市冬季品牌達裡湖冬捕繼續舉行……天寒地凍,祖國北疆卻是“越冷越熱情”。
服務是旅游業的基石,為了做好服務保障,內蒙古在這個冰雪季,千方百計引客、待客、寵客——提升通信信號覆蓋面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出力度更大的招徠政策,開展暖心服務,向游客提供熱飲、姜茶,增設防寒服、電熱寶等御寒產品售賣處,提升景區、酒店等旅游行業從業人員的服務水平。
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孫國銘說,內蒙古要確保每位游客體驗到冬季旅游的魅力,享受一個溫馨、深刻且富有意義的浪漫冬日。
內蒙古素有“歌的海洋,舞的故鄉”美譽,這個冰雪季,各地借助“歌游內蒙古”文旅品牌,推出各種“冰雪+文化”活動,引流效果拉滿。
2月12日,農歷正月十五,由興安盟文化旅游體育局精心策劃的“歌游內蒙古 夢幻阿爾山”元宵節列車音樂會舉行。興安盟烏蘭牧騎隊員用馬頭琴拉出《萬馬奔騰》,氣勢磅礡﹔歌手深情演唱《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婉轉悠揚,直抵人心,這場融合民俗文化、歌舞器樂的精彩演出讓乘客們回味無窮。
如今,文旅融合不僅是文化對旅游的賦能,更是旅游對文化的傳播和弘揚。
這個冰雪季,呼倫貝爾市推出20余項體驗活動,每項活動都有著文化的印記。天天冰雪那達慕融合戲雪休閑、民俗體驗、文化展示等形式,增添冬季旅游的“民俗味”﹔古城廟會、冰雕展示、“我在呼倫貝爾過大年”等活動,營造濃厚冬游文化氛圍﹔冬季英雄會涵蓋的15項冰雪賽事活動,豐富沉浸式文旅體驗。
在赤峰市,道谷南山滑雪場創新推出晝夜連滑模式,游客們每日能樂享12小時的滑雪盛宴。滑雪之外,文化活動也在開展。天色漸暗,滑雪愛好者組成的雪上舞龍隊伍從雪道飛馳而下,手舉火把點燃篝火將全場照亮,游客在玩雪之余可以觀看雪地打鐵花、火壺表演、篝火派對等特色文化表演。
這個冰雪季,內蒙古分三個批次開展冬季文旅活動,數百項“冬季限定”項目,讓游客盡情體驗了冰雪版的“詩和遠方”。
2024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發布,提出構建冰雪經濟“一區兩帶多節點”空間布局,即以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新疆為核心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北方冰雪經濟引領區。
今年年初,內蒙古印發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以冰雪運動高質量發展激發冰雪經濟活力的若干意見》重點任務清單,未來內蒙古將在延伸產業鏈條、促進擴大冰雪消費、深化冰雪經濟合作開放等方面持續發力。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內蒙古要搶抓政策窗口期,積極謀劃推進“冰雪+”業態和項目創新發展,以冰雪運動為引領,帶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游全產業鏈發展,推動冰雪經濟成為新增長點。(記者 馮雪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