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笤帚苗產業攀高向新

寒冬時節,赤峰市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鎮笤帚苗產業園區綁扎設備研發中心熱潮涌動,車間全自動數控流水線運作不休,笤帚苗產業正以攀高向新之力,支撐經濟發展之“穩”。
巴林左旗素有“笤帚苗之鄉”的美譽。作為巴林左旗笤帚苗產業的核心區,十三敖包鎮近年來不斷強化良種選育、提高機械化水平、提升產品質量,以創新突破躍升之舉,助推笤帚苗產業高質量發展。
以科技引領,強種業振興。十三敖包鎮為強化新品種選育,充分借助現有科研院所和科研人才,以及笤帚苗育種試驗成果和“科技特派團”幫扶優勢,連續3年在房身村開展笤帚苗種子繁育試驗示范。截至目前,科研團隊到試驗基地開展調研指導20余次、組織座談研討8次,建立試驗示范基地275畝,從119個品種中篩選出了5個產量高、品質好的品種。
抓機械研發,強生產效率。走進笤帚苗產業園區內的綁扎設備研發中心,笤帚苗經過自動切割整形、繞線、修把、打籽等程序后,被綁扎成一把把精美鍋刷。“機器綁扎鍋刷每天能綁500余把,是純手工綁扎的1.5倍。目前,我們正在研發普通笤帚全自動綁扎機,機器研發成功后將實現流水線作業、標准化生產,進而降低人工和市場成本。”研發企業負責人袁金國介紹。
抓技能培訓,強致富本領。目前,已累計舉辦培訓班6期,培訓農戶1200余人次,在提升科學種植水平的同時,笤帚制品的質量、外觀和制作工藝與以往相比都有明顯改善,逐步向工藝制品方向發展。“以前缺少綁扎精品笤帚的熟練工,產品質量不好、銷量低,通過近幾年組織的技能提升培訓班,綁扎戶已經熟練掌握了床掃、葫蘆、按摩錘等多種樣式的綁扎技巧,工藝精美,綁扎戶根據企業訂單在家就能加工笤帚制品,由企業統一收售,進一步拓寬了群眾增收的渠道。”十三敖包鎮人大主席、笤帚苗產業負責人王福說。
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增長點,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動力源。十三敖包鎮聚焦笤帚苗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探索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正以滿滿“新”意激發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記者 王塔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