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經濟

從草原絲綢之路到萬裡茶道,從近代的走西口到如今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內蒙古一次又一次成為貿易往來的樞紐——

“北疆國際物流港”加速崛起

2025年02月10日09:4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呼和浩特新機場效果圖。

巴彥浩特至銀川高速公路。

京東內蒙古亞洲一號全景圖。

  從草原絲綢之路到萬裡茶道,再到近代的走西口,地處中國北疆的內蒙古一次又一次成為貿易往來的樞紐。如今,內蒙古正在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構建現代化綜合樞紐,全力打造“北疆國際物流港”。

  西部陸海新通道是由中國西部省份與東盟國家合作打造的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北接絲綢之路經濟帶,南連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協同銜接長江經濟帶,在區域協調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開通5年來,這條“物流大動脈”不斷創新合作共建機制,凝聚沿線合力,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對外開放格局,如今已成為我國與沿線國家經貿合作,維護全球供應鏈穩定的國際貿易大通道。

  2019年8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實施《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將內蒙古呼和浩特確定為重要的物流樞紐節點。

  內蒙古內聯八省區、外接俄蒙,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在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包鄂烏協同發展戰略中處於中心城市地位,是共建“一帶一路”陸路通道中的重要節點和國家向北開放、連接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重要樞紐城市。

  “結合內蒙古‘橫跨三北、毗鄰俄蒙’的區位優勢及發展需求,我們通過加快通道和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提升運輸能力和物流發展質量效率,完善呼和浩特綜合樞紐功能,加強中歐班列運行保障,推動與西南地區主通道的銜接,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自治區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

  構建現代化綜合樞紐 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2021年1月19日,內蒙古正式公布《內蒙古自治區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5年)》,並研究起草《內蒙古自治區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實施方案研究》,深入分析研究自治區鐵路網總體情況、主要樞紐及運量、連接成渝地區鐵路通道、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的戰略意義。

  以構建現代化綜合樞紐為使命,內蒙古多方發力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

  加快完善大通道布局。內蒙古通過烏力吉、甘其毛都口岸連接重慶通道,加強與西南地區“西部陸海新通道”主通道的銜接﹔加快滿洲裡至哈爾濱通道、二連浩特至秦皇島通道、二連浩特至太原通道等關鍵通道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一帶一路”東北通道和華北通道服務能力﹔完善珠恩嘎達布其口岸至錦州通道,強化與環渤海沿海港口聯系。

  2025年1月5日起,內蒙古鐵路深度融入全國高鐵網,陸續開行呼和浩特、包頭前往杭州、上海、重慶、西安、成都、濟南、鄭州、蘭州、太原等方向的高鐵和動車組列車。其中,呼和浩特至上海、杭州、成都、重慶間的高鐵運行時間較之前普速列車縮短了一半左右。此舉將大幅縮短內蒙古中西部前往華北、華東、西南、西北地區的鐵路旅行時間,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多選擇。

  內蒙古正不斷強化通道基礎設施建設,助力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加速奔跑。

  鐵路方面,內蒙古鐵路運營裡程已達1.49萬公裡,約佔全國的10%,已形成京包、包蘭等18條干線通道,呼張高鐵、通遼、赤峰至京沈高鐵連接線相繼建成通車。集大原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集通鐵路完成電氣化改造,呼和浩特至蒙東地區實現快速鐵路連通。赤大白鐵路增開旅客列車,呼和浩特至赤峰實現“夕發朝至”。包銀高鐵控制性工程全部完成。

  公路方面,內蒙古公路裡程已達22.26萬公裡,已實現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內蒙古段全部貫通。2024年,內蒙古新增公路裡程3300公裡,其中高速公路375公裡﹔建成G5511通遼境內改建段、G0616甘海段,實現東西高速公路大通道基本貫通,新增1個重點口岸高速公路接通﹔開工建設農村公路5549公裡,旅游路、產業路2105公裡。

  依托呼和浩特重要節點 加快物流樞紐基礎建設

  “雄踞塞外三百載,橫跨歐亞九千裡。”清代跨國貿易商號大盛魁,經商足跡遍及今日的中國以及蒙古國和俄羅斯,被稱為萬裡茶道上的“華商旗艦店”。大盛魁總部所在地歸化城(今呼和浩特),是內蒙古地區通往中原地區和西伯利亞的運輸要道,成為萬裡茶道上的交通樞紐。

  依托呼和浩特在西部陸海新通道重要樞紐節點定位,內蒙古加快呼和浩特交通、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春節期間,走進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建設者們堅守崗位忙碌不停。目前,該機場航站樓核心區工程已經完工,正在進行非工區機房的牆面、頂棚面漆和地面施工,向按時轉場通航目標沖刺。

  2024年,呼和浩特市打造區域交通物流中心風勁帆滿,勢頭強勁。航空方面,完成投資202.7億元,新機場建設加速推進,計劃於今年5月底前全面完工並通過驗收,11月底轉場通航﹔老牛灣通用機場全面完工通航,武川縣通用機場進入規劃研究階段,為全面構建航空綜合網絡、推動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如今,呼和浩特已形成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三大板塊互動銜接,公、鐵、航空立體式配套的發展模式,正在全力打造“北疆國際物流港”。

  加強物流樞紐建設、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內蒙古一直在行動。

  2021年,內蒙古編制《內蒙古自治區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布局建設以7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為重點,以旗縣物流中心為補充的樞紐網絡。內蒙古還積極推動構建樞紐集群+樞紐城市+樞紐港站“三位一體”樞紐體系。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編制印發了《內蒙古自治區推動現代物流業發展2023年工作方案》,持續完善以國家物流樞紐為核心支撐、以自治區級物流樞紐為銜接支點的樞紐網絡。

  2023年10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提出,支持內蒙古發展樞紐經濟,推進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

  政策發力,內蒙古物流樞紐建設跑出加速度。截至目前,內蒙古國家物流樞紐數量已達6個,國家骨干冷鏈基地數量達3個。

  建設“綠色通道” 持續提升運行保障能力

  1月22日凌晨,一列滿載著50個集裝箱亞麻籽進口原料的中歐回程班列,順利抵達呼和浩特鐵通物流園台閣牧站,進入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進行落地加工。至此,呼和浩特市首個中歐回程班列保稅加工業務成功落地。

  該班列從俄羅斯新西伯利亞發運,途經哈薩克斯坦,由霍爾果斯口岸入境,全程4661公裡,總貨值540余萬元,歷時20天抵達呼和浩特綜合保稅區。該綜合保稅區為本地企業提供了一種全新“門對門”國際運輸服務方式。

  內蒙古持續提升中歐班列運行保障能力,編制實施《內蒙古自治區2023年中歐班列開行工作安排》,推動自治區班列穩定開行。與西安國際陸港集團合作,打造烏蘭察布市中歐班列集散中心。建立中歐班列、重要貨物通關“綠色通道”,簡化優化通關流程。落實蒙陝框架協議,推動烏蘭察布市與西安自貿港區合作,用好“西安—榆林—二連浩特通道”,開行“蒙陝”號班列。啟動中歐班列滿洲裡、二連浩特基地建設,完善樞紐口岸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2024年以來,內蒙古共組織到發中歐(亞)班列470列,口岸和國際通道的輻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

  九萬裡風鵬正舉。今年內蒙古將謀劃實施重大交通領域項目95個,總投資達5855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37億元,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更好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記者 李永桃)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