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為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記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

日前,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蒙海鎮自然動力現代科技示范園區,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的農技專家史美榮,正細致地為藍莓種植戶講解病虫害防治知識,並給出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
“這是典型的葉枯病症狀,主要是前期通風不良引起的。”史美榮指著一片枯黃的葉子,耐心地解釋道,“需要配合藥物防治,可以嘗試噴施苯醚甲環唑,每3天1次,共噴3次。如果還控制不住病情,可隨時聯系我。”
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從農業、牧業、漁業、農機等領域抽調了一批具有高級職稱的專家,組建了“科技110”服務團隊。他們奔波於田野鄉間,為農牧民提供及時、專業的技術支持和服務。據統計,20年來,“科技110”服務團隊累計行程達29萬公裡,下鄉服務超過1600次,接受電話咨詢1.3萬余次,成功解決1500多個疑難問題,還組織了300多次集中和現場培訓,惠及3萬多名農牧民。
為進一步推動現代農牧業發展,杭錦后旗積極開展“科技賦能現代農牧業示范園區”行動,致力於打造穩產保供、加工轉化、質量強農等多個功能區,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在杭錦后旗二道橋鎮太陽升村設施農業產業園,一座嶄新的連體棚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該項目預計今年4月完工並投入生產,總投資達1.5億元,投產后一季的產值有望達到1億元以上。
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充分發揮“四級聯創”黨支部的示范引領作用,依托由中國農業大學張福鎖院士領銜的專家團隊,開展了65項“產學研用推”試驗示范,研推了14項適用新技術,成功突破了產業發展瓶頸問題,實現了科技成果的就地轉化。
憑借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優勢,杭錦后旗因地制宜培育農牧業新質生產力,強化農民增收舉措。該旗先后榮獲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國家糧食生產先進縣以及全國引黃灌區高效節水增產技術集成示范基地等多項榮譽。
“我旗全力打造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示范樣板和農牧業強旗,我們將繼續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通過科技創新、結構調整、產業升級等舉措,有效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示范與應用,為當地農牧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少恆表示。
2025年初,杭錦后旗農牧和科技局憑借貼心的服務和卓越的貢獻,被評為第七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