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堅持用改革的辦法破解“大水漫灌”問題

2024年內蒙古新增農業節水能力3.8億立方米

2025年01月25日09:0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重點圍繞用水管理、工程建設、計量監測等開展農業深度節水控水工作,實現新增農業節水能力3.8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到0.588。”1月24日,自治區水利廳農牧水利處副處長周東升說。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內蒙古大部分地區水資源匱乏,但農業用水量佔到全社會用水總量的七成左右,“大水漫灌”一直是內蒙古想要解決的老大難問題。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區和8個糧食規模調出省區之一,“北疆糧倉”內蒙古糧食種植面積過億畝。如此大的灌溉面積,如何既節水又增糧,從而破解“大水漫灌”難題?

  “內蒙古先后出台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總體方案、‘一盟(市)一策’、解決‘大水漫灌’問題工作方案和河套灌區農業節水獎勵辦法等系列措施,成立由分管副主席任組長的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專項組,用水效率得到大幅提升。”周東升說。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加強農業用水管理,使其更加規范。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管理 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工作的指導意見》,嚴守用水總量控制紅線。

  “內蒙古建立覆蓋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體系,將農業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全部分解到嘎查村等基本用水戶,對371個地下水管理單元開展了水量、水位‘雙控’評估,對管控指標不合格單元所在的62個旗縣實行新增地下水限審限批。”周東升介紹。

  在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頭道橋鎮黃河村甜糯玉米現代化產業園,引黃滴灌水肥一體化灌溉設備成為節水增效的“功臣”。

  “原來作物生育期每澆一輪水每畝需要用水100立方米,每年至少澆4次。現在每年滴灌10次,每次僅需用水20立方米,節水率達50%。”內蒙古沃原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郭曉英分享了節水經驗。

  “內蒙古印發了2024年河套灌區秋澆用水方案,嚴格用水總量管控、實行差異化秋澆定額,秋澆耗水量9.95億立方米,實現壓減耗水量和縮短行水期雙目標,‘大水漫灌’問題得到顯著改善。”周東升說。

  2024年,內蒙古有序推進節水工程建設,完成河套等13個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改善灌溉面積144萬畝﹔有力推動黃河干流水權盟市間轉讓二期工程建設,已完成全部工程投資的78.7%,復興灌域工程已完成竣工驗收﹔儲備河套等19個大中型灌區現代化改造項目。

  近年來,內蒙古持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如今,良性水價基本形成。2024年,內蒙古新增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實施面積375萬畝,累計實施面積達4969萬畝,提前1年超額完成改革任務。在新一輪農業用水定調價“回頭看”工作中,指導31個旗縣區完成農業用水協商定價指導意見修訂。並健全農業節水獎補機制,2024年落實獎補資金近2.1億元。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健全完善用水計量監測體系。全區大中型灌區全部辦理了取水許可並實現渠首在線計量,用水管理分界斷面具備了計量能力。

  “內蒙古近年來採用‘以電折水’暨農業灌溉用電量來折算取用地下水水量,2024年,在已建自治區‘以電折水’平台基礎上,加密典型井1653眼,開展‘以電折水’現場復核,優化‘以電折水’系數,持續提高‘以電折水’計量精度,並深化成果應用。”周東升說。

  在烏海市海南區巴音陶亥灌區,由神華烏海煤焦化公司出資,對30多公裡的農田灌溉土渠渠道進行襯砌節水改造。改造后,農田畝均用水量由513.5立方米減少為283.3立方米,節約出的水指標轉讓給企業,並用交易的形式出售,農業、工業都得到了實惠。

  為使節水制度及成效推廣更加有力,內蒙古印發《關於推進內蒙古自治區用水權改革的實施意見》,鼓勵灌溉用水戶將節約的水資源在灌區內部進行用水權交易,探索跨鄉鎮、跨區域、跨行業用水權交易。

  向著新目標,奮楫再出發。“下一步,自治區水利廳將全力實施節水行動,進一步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凝心聚力書寫農業高效節水大文章,為保障內蒙古糧食安全提供水安全保障。”周東升滿懷信心地說。(記者 張慧玲)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