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微訪談 | 張銳:瞄准需求培育新增長點 有機融合促進文旅消費升級
2025年內蒙古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把文旅業打造成自治區的支柱產業,推動文化、旅游、體育、賽事、演藝、會展、商業融合發展。人民網記者就自治區文旅工作亮點及文體旅融合發展等相關話題對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張銳進行專訪。
記者:2024年,內蒙古自治區文旅工作發展亮點有哪些?請您介紹一下。
張銳:2024年,我們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著力挖潛賦能、豐富供給、培育業態、活躍市場、塑造品牌,推動文化事業、文旅產業穩步發展。“北疆文化”出圈出彩,我們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以人才培養催生優秀藝術作品,以優秀作品推動北疆文化品牌建設,舞劇《騎兵》全國巡演場場爆滿,《森林鹿歌》、《我們的美好生活》分獲國際作曲比賽最高獎項和全國雜技展演優秀劇目。“歌游內蒙古”成型起勢,我們立足內蒙古資源稟賦、文化底蘊,傾力打造“歌游內蒙古”區域文旅品牌,相繼發布了“歌游內蒙古”標准、導則,設計推出了品牌標識(Logo)和品牌口號“歌聲相伴,愉悅旅行”,“歌游內蒙古”標識廣泛應用於內蒙古各類旅游場景。精品活動亮點紛呈,我們策劃推出“歡樂冰雪季”、“到內蒙古去滑雪”、“集大原”旅游專列首發儀式等系列活動,相關活動全網閱讀量超過1.6億人次,央視、新華社等中央媒體報道文章超過2300多篇。全年接待國內游客2.73億人次,實現國內游客總花費4140億元。優質景區資源更足,我們立足打造優質景區,全年榮獲國家級旅游品牌9個,巴丹吉林沙漠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阿爾山榮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呼倫貝爾大草原·莫爾格勒河與老牛灣黃河大峽谷晉升國家5A級景區,工業旅游示范基地、自駕游營地總量居全國第一,滑雪旅游度假地總量居全國第二。區域合作更加緊密,我們立足強化京蒙協同發展、滬蒙交流合作機制,完善旅游互惠具體措施,聯動開展宣傳、培訓等全方位合作,全年互送游客超過1650萬人次、同比增長65%。借助“集大原”高鐵開通的有利契機,深入實施“晉客入蒙”計劃,沿線地區文旅互融勢頭持續向好。中俄蒙“三湖之約”跨境自駕游深入開展,2024年入境包機300多架次、游客達200萬人次。服務質效更加明顯。我們主動作為開展文化和旅游市場整治專項行動等行動,制定實施《加強營業性演出市場監管十項舉措》,推行“溫暖”“暖心”“便民”“微笑”“全面保障”“柔性執法”六項服務,為游客提供有溫度的旅游體驗。
記者:在推動自治區文旅產業與體育、賽事等融合發展方面,文旅部門下一步有哪些計劃和措施?
張銳:2025年,我們將深入實施北疆文化提升行動,強化“歌游內蒙古”區域文旅品牌建設,以“歌游內蒙古”品牌為引領,持續賦能“那達慕”“我和草原有個約定”等文旅品牌,推動其進街區、進景區、進服務區﹔針對不同年齡群體消費需求,全面優化提升老年游、親子游、研學游等項目品質,差異化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立足內蒙古山水林田湖草沙的資源稟賦,加快發展草原游、森林游、沙漠游、冰雪旅游、演藝游、賽事游等新型業態,持續跟進打造“自駕大草原、旅居內蒙古”“到內蒙古看演出”、“中國最美公路”等更多叫得響的文旅品牌﹔針對內蒙古不同時間的自然風光,持續打響歌游內蒙古“浪漫之春”、“清涼之夏”、“絢麗之秋”、“奇幻之冬”四季旅游品牌,做熱“四季游”﹔立足內蒙古豐富的文旅消費場景,打造差別化、個性化發展競爭優勢,打造呼和浩特“博物館之城”、“草原音樂之都”,包頭“北方文學之都”,呼倫貝爾“康養之旅”,鄂爾多斯“中國暖城”,赤峰“玉龍故鄉”等等,加快形成文旅新概念、新賣點。
一是持續加強政策供給。主動順應文體旅新趨勢、瞄准游客新需求,出台《關於打造北疆文化品牌豐富文旅業態的若干措施》等指導性文件,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改善市場環境、提升服務品質,著力擴大文旅體消費新需求新優勢、激發消費新動能。
二是加快培育市場主體。深入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壯大工程,制定扶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具體措施,健全完善政銀企對接體制機制,定期開展政企懇談會解決市場主體堵點卡點。鼓勵各類文體旅協會、俱樂部、企業深入推進“互聯網+文體旅”,統籌用好線上線下兩種運營模式,實現產品聯動、客源共享。
三是健全完善配套設施。加快文化體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在體育公園、旅游休閑街區、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步行街等街區街景,搭建一批體育賽事活動平台。重點改建、擴建一批旅游景區內的體育場地設施,打造一批集運動、康養、旅行等一站式文體旅度假區、目的地,推出一批文體旅融合“網紅”打卡地。
四是豐富賽事旅游項目。以體育賽事活動、競賽表演等為牽引,大力發展休閑運動、自駕旅行、低空旅游等新業態,支持鼓勵全區A級以上景區和旅游度假區,結合各自實際嵌入馬術騎乘、健身休閑、山地越野、冰雪運動、那達慕大會、大眾冰雪季等體驗項目。發布“跟著賽事去旅行”全區冰雪賽事活動目錄,、開展“跟著賽事去旅行”、“體育賽事進景區、進街區、進商圈”等精品活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