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心火龍果 映紅好日子
開欄的話
踏著新春奮進的鼓點,新一年的走基層又開始了。即日起,內蒙古日報特別推出“新春走基層”欄目,組織記者走進生產生活一線,用一篇篇報道記錄工作崗位上的默默堅守、溫暖感人的回家故事和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奮斗的神採、團聚的歡愉、喜人的變化,將這些美好的瞬間一一捕捉,在行進中傾聽時代發展的鏗鏘足音,呈現一個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內蒙古,營造團結奮進、溫暖和諧的節日氛圍。
南果北種結碩果。火龍果作為一種產自熱帶地區的水果,如今在赤峰市林西縣林西鎮黃河子村也迎來了豐收。
歲末寒冬,記者走進黃河子村火龍果種植園溫室大棚,放眼望去,一株株翠綠的火龍果植株整齊排列,顆顆鮮紅飽滿的火龍果垂挂在仙人掌狀的蔓條上,猶如簇簇火焰,映出了果農紅紅火火的好日子。
“我頭一年試種植,居然就成功了。種植火龍果收入可觀,一個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比外出打工強多了。”黃河子村村民張秀華一邊忙著給火龍果分揀裝箱,一邊笑著說。
這個種植園佔地面積約4畝,內設4個溫室大棚,是林西縣唯一一家火龍果採摘園。這裡精心栽培的品種是“紅玫瑰”紅心火龍果,每年從8月初開始結第一批果實,每斤售價10元左右,每個棚產量約800斤,日均接待游客20人左右,採摘期可持續到新年前后。
“2024年,4個棚年產值150多萬元,帶動周邊47名村民實現就地務工,人均年增收3000元。我們不僅拓寬了訂單式銷售渠道,還吸引不少周邊旗縣的游客前來採摘體驗。大家都說種火龍果有奔頭!”黃河子村黨總支書記王景春告訴記者。
林西縣種植火龍果的歷史,要追溯到2016年。當時,該縣老年科技協會從南方引進火龍果種苗3600株,經試驗適宜林西氣溫條件下種植。火龍果是熱帶水果,對氣候條件、土壤條件要求高。這裡的村民剛開始試種,經驗不足,沒有完全掌握種植要領,火龍果開花量小,挂果數少,口感青澀,產量效益低。2019年,縣裡派科技人員再赴南方學習,請專家講解指導,改良人工授粉、剪枝、除草等技術,火龍果終於試種成功。
此后,林西縣在林西鎮積極引導農民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開辦家庭農場等模式種植火龍果,大力發展鄉村觀光採摘游,走出了一條別具特色的鄉村振興路。同時,通過引導種植戶採取綠色種植的方式,保証火龍果的產量和品質,進一步打開火龍果銷路,讓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大棚裡,記者還看到了果蔬高低錯落,完美搭配的場景。隻見高大的火龍果苗沿著搭架順勢生長,枝丫間綴滿了花蕾,下面套種的大白菜翠綠誘人。
“火龍果種植地壟間距大,閑著也是閑著,合理利用這些土地,種些菜,又能增加一部分收入,一年一個棚能多賺七八千元,這種立體種植模式大大提高了果園的土地利用率。而且,套種的蔬菜口感和品質也比較好,很受消費者歡迎。”林西鎮綜合保障和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楊宇紅介紹。(記者 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