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2025年烏海市積極推進就業促進行動千方百計保民生穩就業

2025年01月13日16:0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2025年,烏海市將全面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一屆九次全會暨全區經濟工作會議和孫紹騁書記講話精神,加快推動就業促進行動落地見效,全力促進烏海市實現高質量充分就業。

部門聯動形成就業工作合力

一是產業帶動就業。在重大項目審批、招商引資中將帶動就業情況作為重要考量,優先招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企業。協調市區兩級招商、工信等相關部門提前預測新上項目用工需求,將各類企業名單及用工需求實時推送至同級人社部門,協力做好用工服務保障工作。二是創業帶動就業。持續推進創業園(孵化基地)建設,扶持重點群體入駐創業,提供場地租賃費減免政策,給予一定標准場地補貼,免費提供創業指導、政策咨詢、投融資服務、事務代理、法律援助等專業化服務。積極組織開展創業培訓、創業沙龍、創業大賽等系列創業服務活動,營造良好創業創新氛圍。加大創業擔保貸款發放力度,提高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比例和一次性創業補貼標准,扶持更多創業主體成功創業。

兜牢重點群體就業底線

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方面。實施高校畢業生留烏工程,積極推進人社、教育部門信息銜接,建立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工作台賬,全面落實“1131”精准幫扶措施(提供至少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服務)。發揮人才智力支撐作用,完善落實對各類人才的待遇、禮遇政策,暢通人才流動渠道、落實住房、生活費補貼,支持企業引進急需緊缺科技人才。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提升教育醫療服務水平,確保高校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二是困難人群就業方面。加強人社、民政、殘聯等部門信息共享,對大齡失業人員、低保家庭成員、殘疾人等難以實現市場就業的困難人群,通過失業保險金、補貼社會保險、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方式,強化兜底幫扶。引導退役軍人積極參加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收集篩選就業崗位,舉辦專場招聘會,促進退役軍人更好就業。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積極開發就業幫扶車間,吸納脫貧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三是“家門口”就業服務方面。貫通烏海市公共就業服務網、零工驛站、烏海直聘等求職招聘平台,打造集求職發布、崗位推薦、就業培訓等就業信息資源於一體的“烏海市智慧就業服務平台”,實現職位與人才精准匹配、就業困難人員精准幫扶。就業關口前移,推動職業指導、職業啟蒙進中學、進院校,組織高中學生赴工業園區各企業實地觀摩,指導其樹立職業規劃理念。根據民政、教育等部門提供信息,充分挖掘社區“一老一小”服務崗位需求,開發更多公益性崗位,增加就業供給。積極為烏海學院和北海康養職業教育學院牽線搭橋,促進雙方交流合作,探索烏海學院開設相關專業。引導培訓機構開展養老陪護、母嬰護理、烹飪、保潔等技能培訓,擴大“一老一小”服務從業人員規模,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就業服務。

促進供需高效對接

一是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面向烏海市及周邊區域,打造集“培訓—鑒定—就業”為一體的自治區西部最大的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提前對接供需,圍繞BDO智慧產業、冶金裝備制造、硅材料等主導產業,開展訂單式、定制化、定向式、學徒制等培訓,培養更多高質量技術技能人才,讓學生畢業即就業。二是打造技能培訓品牌。鼓勵培訓機構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面向未就業群體開展項目制培訓,對培訓達到一定規模、帶動就業效果明顯的培訓機構,給予一定獎補。積極培育、打造自治區級技能培訓品牌,舉辦烏海市第三屆職業技能大賽,做好大賽成果運用轉化。三是優化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式。實施職業教育“雙高雙優”計劃,深化產教融合型試點城市建設,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促進崗位需求和就業意願精准匹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專業布局,構建“2+4+2”專業群建設體系,打造發電運行技術、智能控制技術2個自治區一流專業群,建設綠色智能化工、大數據與會計、學前教育、醫學技術4個內蒙古西部一流專業群,培育智能煤礦開採技術、建筑工程技術2個學院專業群,推動專業布局與產業布局相匹配,人才鏈與產業鏈緊密結合,為烏海市發展新質生產力培養更多技術人才。

助力企業穩崗擴就業

一是實施助企行動。組建助企專班,建立“一家企業一個服務管家”機制,幫助企業降成本、找訂單、跑融資、保用工,開展企業用工大排查、常住人口就業情況摸排,動態建立“有活沒人干”的崗位清單、“有人沒活干”的人員清單、“分層分類”的政策清單、“規范統一”的服務清單,鼓勵引導園區企業多在本地“招兵買馬”。積極組織開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月”“政校企”及區域人才交流合作等招聘活動,加大“就”在烏海雲招聘直播帶崗品牌建設力度,做好招聘成果回訪跟蹤。二是開展“政策找人、政策找企”。利用信息化手段,第一時間掌握企業繳納失業保險費、參保人數和裁員情況,實現參保企業全程“免申報、零材料、零跑腿”,資金直抵企業賬戶。全面落實企業降費紓困、援企穩崗、一次性擴崗、企業吸納重點群體補貼等資金,充分釋放政策紅利。三是加大政策宣傳。聯合烏海融媒上線“就”在烏海就業創業指導欄目,邀請優質企業、培訓機構、創業實體、職業指導專家走進直播間,提供涵蓋政策指導、崗位推薦、就業援助、創業扶持等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制作就業政策宣傳視頻,在全市人群密集的50個智慧公交大屏全天候滾動播放,提升就業政策知曉度和覆蓋面。

營造良好就業環境

推進社會保障全面覆蓋,為勞動者提供更可靠的社會保障。完善勞動關系協商協調機制,配齊配強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矛盾化解力量。持續整治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嚴厲打擊欠薪欠保、違法裁員、虛假招聘等違法違規行為,不斷優化就業環境。(劉毅冰)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