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聚焦2025內蒙古兩會 | 回應熱點關切 首場“委員通道”開啟

2025年01月13日15:02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呼和浩特1月13日電 (記者 張聿修)1月13日上午,在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首場“委員通道”上,李國輝、安青梅、娜日蘇、韓平4位自治區政協委員,圍繞區域協同發展、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生態氣象和牧業氣象服務、建筑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回答記者提問,建言內蒙古高質量發展。

李國輝:積極助力內蒙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貿合作

“內蒙古經濟社會的發展變化,我尤為關注。透過一些發展數字和親身調研考察,我感受到內蒙古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火熱勢頭。”澳區自治區政協常委,澳門域多利國際物流集團總裁李國輝在“委員通道”上說。

澳區自治區政協常委,澳門域多利國際物流集團總裁李國輝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澳區自治區政協常委,澳門域多利國際物流集團總裁李國輝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李國輝表示,將努力促進並拉動內蒙古與澳門在經貿、文化、旅游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在經貿方面加強內蒙古與葡語系國家及世界各地的聯系,通過澳門這一平台和橋梁,將內蒙古的高質量產品推向全球,在國際舞台上講好中國、講好內蒙古自治區、講好澳門的故事,為澳門與內蒙古之間的優勢互補,資源共享提供更好的方案。並積極助力內蒙古與粵港澳大灣區的經貿合作,為內蒙古發展貢獻力量。

安青梅:現代畜牧業是這樣的畜牧業

以鄂溫克族自治旗為例,自治區政協委員,鄂溫克族自治旗政協副主席安青梅分享了內蒙古農牧業發展的新面貌。

自治區政協委員,鄂溫克族自治旗政協副主席安青梅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自治區政協委員,鄂溫克族自治旗政協副主席安青梅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新型牧民與電商營銷交相輝映,安青梅從“牧民達西”借助短視頻帶動鄂溫克族自治旗農牧文旅產業發展的故事出發,展示了隨著直播帶貨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牧民和企業通過線上平台銷售自己的產品,拓寬了銷售渠道,提高了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助力牧民增收。

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齊頭並進,擁有現代畜牧業知識、懂得市場經營、注重生態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現代牧民,成立牧民專業合作社,以“集體經濟組織+專業合作社”、“公司+牧戶”、繁育托養、供銷合作社等模式,助力畜牧業實現產業化、集約化、規模化、品牌化等,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讓草原得到休養生息,譜寫了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齊頭並進新篇章。

傳統牧業與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鄂溫克族自治旗多年來發展集餐飲、住宿、觀光、研學體驗、傳統體育項目賽事等為一體的牧文旅體融合發展業態,助力全面鄉村振興,促進文化傳承與創新,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這就是我們的牧民、牧業、牧區。”安青梅說,“現代畜牧業我想應該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以高效率、高質量、高效益和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畜牧業﹔是引導牧民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積極參與草原保護和生態修復的畜牧業﹔是積極培育新型牧民和新興業態,有效解決草原過牧問題,促進牧民增產增收的畜牧業﹔是深耕牧區轉型,打造全產業鏈條,打破季節限定、四季興旺的畜牧業。”

娜日蘇:氣象工作助力生態保護與畜牧業發展

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娜日蘇介紹,20多年前氣象系統已建立了一支生態氣象科技工作者隊伍,他們利用氣象部門廣布的生態氣象監測地面站點優勢和先進的衛星遙感監測設備優勢,針對不同生態系統,開展“空—天—地”一體化監測評估,為政府決策提供了實時且長時間序列的生態文明氣象保障服務。

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娜日蘇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自治區政協常委,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自治區生態與農業氣象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娜日蘇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娜日蘇分享道,2005年,在呼倫湖保護和治理中,她和同事們通過遙感監測、歷史對比分析資料、實地勘查,撰寫相關報告,促成“引河濟湖”工程實施。此后多年,娜日蘇通過《全國生態公報》持續發布呼倫湖生態狀況監測報告,形成氣象部門獨有的觀測資料,為湖泊濕地治理提供大量數據支撐。

“天氣氣候特別是極端高溫、干旱等,對草業和畜牧業生產持續健康發展影響很大,這也是氣象工作的發力之處。”娜日蘇表示,氣象部門的工作不僅僅是監測氣溫和降水,還關注農業生產,包括農田的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產量,以及牧草的監測評估,還為牧民科普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的原理和條件,幫助他們更加深入了解氣象知識,指導生產生活。

深耕生態氣象和牧業氣象服務多年,娜日蘇提出建議,應建立更加完善、暢通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常態化聯絡機制,從而更好地凝聚全國氣象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建立對口指導基層台站專家聯盟機制,進一步帶動基層台站基礎業務能力和人才隊伍建設水平的提升﹔創新氣象社會化服務職能,保障自治區草原畜牧業轉型升級工作高質量落地。

韓平:用好三把“金鑰匙”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

“新的機遇和業態正在驅動更有活力、更具潛力的建筑業。自治區黨委提出的‘六個行動’中‘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助企行動’‘就業促進行動’也讓建筑企業的發展底氣更足、信心更強。”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建筑業協會會長,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平在“委員通道”上講道。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建筑業協會會長,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平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自治區政協委員,自治區建筑業協會會長,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平在“委員通道”答記者問。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建筑業作為民生的支柱產業,如何推動自治區建筑業高質量發展?韓平認為,關鍵在於三點:一是要有極強有力的政策引導和支持。重大項目謀劃行動、助企行動等一系列政策為自治區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二是要把握趨勢。用好用活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三把金鑰匙,為自治區建筑業量質雙升、添磚加瓦。三是要持續創新。近年來,興泰建設集團牽頭組建了國家建筑綠色低碳創新中心、工業固廢材料再利用聯合研究基地、智能產業建造研究院,正在籌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