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加快發展特色農牧產業
借“綠”生“金”,農牧民口袋鼓起來
地處祖國北疆的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是世界公認的農牧業發展“黃金產業帶”,同時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和農畜產品供應基地。
近年來,除了發展傳統的種植與畜牧等農牧產業,赤峰市加快發展特色農牧產業,不斷打造特色拳頭產品,持續做強區域公用品牌,力促更多優質綠色農畜產品“破圈出道”。
“我們圍繞特色品種和優勢產業,抓好品牌建設,做大做強‘敖漢小米’‘赤峰綠豆’‘赤峰蕎麥’‘昭烏達肉羊’‘牛家營桔梗’‘巴林左旗笤帚苗’等品牌,發展特色產業,讓好產品賣上好價錢,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赤峰市農牧局局長比其格圖說。
藥材種植開辟增收新渠道
冬日陽光正好,驅車行駛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遠處的山脈層巒疊嶂。記者來到牛家營子鎮牛家營子村,村黨支部書記徐福東熱情地端出熱茶,屋內空氣中瞬間彌漫著淡淡的藥茶香。
“從我記事開始,家裡就是種藥的,年輕時不懂,以為藥材就是隨便種種,后來才知道這裡面學問大著呢,土壤、氣候、溫度、濕度等,還有如何選擇合適的藥材品種。”年逾花甲的徐福東說,他見証了喀喇沁旗藥材產業幾十年的發展,如今他也算是半個“土專家”,“自己這些年到處去學藥材種植技術,隻有自己懂了才能帶著村民們一起科學種植,現在周邊地區幾百畝的北沙參、桔梗等藥材都是我帶動種起來的。”
近幾年,全國中藥材(蒙藥材)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接連在喀喇沁旗召開,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藥商常駐於此。“現在我們當地的藥材種植已經形成規模,產業從產到銷形成了閉環,有了屬於自己的品牌,產品賣到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到國外。”徐福東一臉自豪地說。
徐福東介紹,牛家營子村僅一個藥材種植合作社在旺季時用工就達五六百人次,每畝藥田至少收入5000元,藥材種植業為農民開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目前,牛家營子鎮已擁有藥材種子生產企業和合作社87家,建設規模化種子種苗基地2.98萬畝,年產藥材種子30萬斤,繁育種苗年均2.5萬噸,形成了完備的生產經營體系、研發技術體系、質量控制體系和綜合保障體系。
牛家營子鎮在農田裡種植藥材,喀喇沁旗美林鎮則在林下種植藥材。“我們坐擁5.5萬畝耕地與70萬畝廣袤林海,森林覆蓋率高達86%,森林資源資產價值近10億元,人均擁有林地達20畝之多。這片自然的饋贈,為美林鎮發展林下中藥材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美林鎮鎮長張明旭介紹。
喀喇沁旗旺業甸實驗林場,一望無際的森林早已覆蓋上一層白雪。雪層之下,柴胡、蒼術、白鮮皮等多年生的中藥材作物埋藏其中,靜待春天的到來。地表的冰雪和枯葉,是這些藥材來年開枝發芽的最好養料。
“我們立足林場實際,充分發揮本地豐富的林地資源優勢,盤活利用林下空間,積極探索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借‘綠’生‘金’。”旺業甸實驗林場副場長馬成功介紹,該林場本年度完成了天麻、紫靈芝、毛慈菇等8個品種優質名貴中藥材的引進和苗木培育,這種本土化育苗的方式讓群眾看到這些新品種引進的可行性。
目前,喀喇沁旗藥材種植面積15.8萬畝,500畝以上種植基地達到77個,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種植50余萬畝,同28個省份建立穩定的供銷關系,綜合產值近40億元。
牧草產業釋放生態經濟雙重效益
冬天的阿魯科爾沁草原一片靜謐,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紹根鎮巴彥溫都爾嘎查,冷風陣陣。冬季草原沒多少草,牛羊要過冬,飼草料便是關鍵,而牧民巴彥寶力高家的60頭牛卻不缺飼草料,原來他家今年種了500多畝苜蓿草。“今年我家牧草產量達到了畝產800公斤以上,打草打了兩茬,第一茬全部賣掉了,掙了40多萬元,第二茬為牛群過冬儲存了起來。”巴彥寶力高說。
在阿魯科爾沁旗,優質牧草產業正逐步拓展、穩定發展,從苜蓿草、燕麥草種植,到草顆粒深加工,再到規模化肉牛養殖,“種養結合、以種促養”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
早些年,地處科爾沁沙地西緣的阿魯科爾沁旗草原卻因連年干旱和過度放牧而嚴重沙化退化。為保護這片草原,阿魯科爾沁旗採取禁牧休牧、草畜平衡等多種政策,同時積極探索尋找拯救沙化草原的良方。2008年,全旗第一個沙地節水灌溉紫花苜蓿種植試驗成功,隨后吸引國內外知名牧草企業紛至沓來,現在當地優質牧草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
小小牧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在牧草種植核心區的紹根鎮、巴拉奇如德蘇木,各嘎查村黨組織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村強民富作用,深挖牧草種植帶富潛能,積極引導農牧民通過草牧場流轉、土地入股、合作社務工等多元方式致富增收,800多戶農牧民通過牧草種植,戶均增收2萬元左右。
巴彥寶力高所在的嘎查就在牧草種植核心區,當地成立牧草種植合作社,種植6700畝苜蓿和燕麥草,平均畝產量達到800至900公斤。
“種植優質牧草不僅改善了沙化的草場,牲畜也有了‘口糧’。草原得到休養生息,牲畜長膘也快。”巴彥寶力高笑道。
經過多年的保護與休養,曾經的沙化草原恢復了生機。阿魯科爾沁旗牧草種植核心區植被覆蓋率增長到如今的90%以上,全旗優質牧草種植單位產值較天然草場提高20多倍,單位草場載畜量增加60多倍,年產干草65萬噸,佔國內年優質商品草供應總量的1/6,產值12億元。
“現在生態環境越來越好,經常能在草原看到狐狸、野兔等動物,慕名而來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紹根鎮黨委書記朝倫巴根說。
目前已有23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阿魯科爾沁旗從事牧草種植和草產品深加工,讓這裡成為國內乳業龍頭企業重要的飼草供應基地。阿魯科爾沁旗草業示范園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蘇勝坤介紹:“鮮美的牧草引來眾多企業陸續入駐,園區奶牛存欄達到3.6萬頭,年產鮮奶25萬噸。明年7月,飛鶴阿魯科爾沁智能產業園將投產運營,屆時年可處理鮮奶30萬噸。”
葵花產業結出致富“金瓜子”
在赤峰市巴林右旗的萬畝葵花加工示范基地,高科技色選機正精准地將收獲好的葵花籽按色澤分級。經過質檢、包裝等流程,一袋袋顆粒飽滿的“金瓜子”如小山般堆疊,滿載葵花籽的貨車緩緩駛出,運往全國各地。
巴林右旗作為北方重要葵花種植基地,土地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全旗積極推進土地整合以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引導農民集約化、規模化種植,成功實現了葵花種植、收購、生產、銷售一體化運作,構建葵花產業產、供、銷“一條龍”發展新格局。
寶日勿蘇鎮地處西拉木倫河下游,境內分布著許多鹽鹼地,近年來,巴林右旗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和技術指導,對鹽鹼地進行根本性治理,讓荒蕪的土地變成豐收的葵花田。
“葵花比較耐鹽鹼,我們這裡晝夜溫差大,經過有機肥治理后的鹽鹼地,所產的葵花籽籽粒飽滿、品質上乘,很受歡迎。今年我種了1000多畝葵花,每畝能掙七八百元。”寶日勿蘇鎮新井村村民張利民說。
如今,當地正致力於延長葵花產業鏈,讓優質的小瓜子就地加工轉化,提高產品附加值。“我們要讓葵花籽既產得出,也賣得好。”內蒙古田園稻香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永坤說,今年底,該公司在京蒙幫扶資金扶持下,新建了一條葵花炒貨產業生產線。
在此基礎上,巴林右旗還堅持以文塑旅、以旅促產。到了葵花豐收時節,游客們可以在悠揚的馬頭琴聲與激昂的歌聲交織中,踏著歡快的節奏,漫步在一望無際的金黃色葵花田中。“我們以花為媒,連續多年以葵花節形式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搭建橋梁,生態觀光農業和現代特色農業同步推進,塑造有‘裡’有‘面’的生態宜居新鄉村。”巴林右旗農牧局副局長聶貴龍說。
如今,葵花產業已成為巴林右旗特色產業蓬勃發展的“金色名片”。2024年,全旗葵花種植面積達到12.07萬畝,總產量3.23萬噸,產值在4.8億元以上。
“近年來,巴林右旗以完善葵花產業利益聯結機制為紐帶,對葵花產業進行全產業鏈謀劃,夯實種植鏈、完善技術鏈、拉長價值鏈,因地制宜統籌區域葵花產業布局,竭力打造集觀賞、食用、採摘為一體的新型葵花產業鏈,帶動群眾持續增收。”巴林右旗農牧局局長圖門烏力吉說。
(王中文、美令、阿木吉拉塔參與採寫)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12月26日 第 10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將對定點醫藥機構實行醫保結算分級管理
- 記者從自治區醫療保障局獲悉,為促進醫藥機構健康發展,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益,保障群眾切身利益,自治區醫保局制定《定點醫藥機構醫保結算分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從2025年1月1日起,對定點醫藥機構實行醫保結算分級管理,提升醫保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動醫藥機構為群眾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醫藥服務。 《辦法》立足現有醫保定點資源及醫保基金收支情況,結合區域服務半徑、服務人群數量、就醫需求及流向等因素,合理規劃醫保定點醫藥機構資源配置,促進定點醫藥機構向服務空白和相對不足區域延伸,逐步構建覆蓋城鄉、布局合理、競爭有序、管理規范的醫療保障服務網絡。…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