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內蒙古包頭市:科技創新引領電網智能化發展

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 張聿修
2024年12月19日11:47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近日,記者走進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深入了解其在電網調控、技術創新以及創新工作室聯盟方面的最新成果,感受到這座內蒙古自治區重要工業城市在電力行業的蓬勃發展。

包頭供電公司電網調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包頭供電公司電網調控中心。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在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電網調控中心的數字大屏上,各類數據圖表實時刷新。發電情況、分區負荷統計、日地區負荷曲線等信息一目了然。該公司調度管理處技術專責楊波介紹,目前,包頭地區電網以9座500千伏變電站為支撐,通過多條雙回線路與周邊地區變電站相連,形成了500千伏相互聯絡、3個相互獨立的220千伏供電區域。這種網架結構不僅顯著提高了電網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還為新能源的接入與消納提供了有力保障。

截至2024年11月底,包頭地區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2019.04萬千瓦,其中,火電依然佔據主導地位,但新能源裝機容量正快速增長,佔比達到43.47%。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已成為新能源主力軍,而儲能裝機容量的提升也為電網穩定運行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

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10千伏高科技開閉站院內柔性多狀態開關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10千伏高科技開閉站院內柔性多狀態開關設備。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包頭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10千伏高科技開閉站進行數據查看和檢修工作。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包頭供電公司工作人員在10千伏高科技開閉站進行數據查看和檢修工作。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在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10千伏高科技開閉站內,兩台分立式集裝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該公司生產技術部五級職員張瑞強向記者介紹,這兩台分立式集裝箱是由內蒙古電力科學研究院與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合作研發的柔性多狀態開關設備,堪稱一個大型“充電寶”。該設備配備了直流側儲能裝置,即便在兩條10千伏線路同時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也能持續為配網客戶和直流客戶供電,從而顯著提升供電可靠性,並為電網的智能化穩定運行提供了高效解決方案。

創新工作室聯盟展廳。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創新工作室聯盟展廳。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近年來,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高度重視職工創新工作,推動跨專業、跨領域的聯合創新,先后創建了25個職工創新工作室,其中包括2個國家級工作室、5個自治區級工作室以及15個包頭市級工作室。2020年實現了所屬單位職工創新工作室全覆蓋。與此同時,該公司充分發揮地域和專業優勢,橫向與內蒙古一機集團、北重集團、包鋼集團、包頭職業學院等國企、高校建立聯盟﹔縱向則與內蒙古電力集團系統內的電科院、超高壓供電公司等先進創新工作室結成聯盟。此外,還鼓勵該公司二級單位創新工作室與外部單位相關專業機構建立結對聯盟,形成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縱橫聯盟”體系。

目前,該公司創新工作室聯盟以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昆區供電公司金微創新工作室為管理支撐,以該公司調度管理處星火創新工作室為電網技術支撐,覆蓋電力主網、城鄉配網和營銷服務三大專業領域。通過鼓勵結對承擔項目、提供專項經費支持等舉措,聯盟為成員提供了廣闊的創新平台。

創新工作室聯盟展廳裡展示的經過改良后的無人機。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創新工作室聯盟展廳裡展示的經過改良后的無人機。人民網記者 張雪冬攝

在該公司創新工作室聯盟的展廳中,一架配備噴頭設備的無人機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該公司輸電管理處副主任趙擁華介紹,這款無人機經過改良后,主要用於絕緣子的水性測試作業。通過搭載不同工具雲台並調節噴頭方式,無人機能夠實現霧狀或柱狀噴洒,滿足不同作業需求。此外,近期還嘗試更換強力吹風裝置,用於應急處理絕緣子表面的輕微拉糊問題。“通過對無人機的改良,我們不僅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有效保障了工作人員的安全。未來,我們將持續探索更多創新技術,為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貢獻力量。”趙擁華說道。

截至目前,該公司創新工作室聯盟通過聯盟平台已發布專利32項,完成創新項目75項,共吸納了17名特聘專家教授參與,並開設工匠講堂和技術課件68期,成功揭榜攻關12項。

創新引領未來,科技助力發展。內蒙古電力集團包頭供電公司正以智能化電網建設為核心,通過技術創新和多方協作,全面推動地區電網建設邁向新高度,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供電保障。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