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林草種質資源普查成果豐碩
內蒙古發現17種新記錄植物種
2024年11月26日09:2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內蒙古復雜多樣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林草種質資源。自2020年第一次全區林草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啟動以來,各地堅持“應查盡查、能採則採、數據精准、資料完整”的原則,克服重重困難,取得豐碩成果。截至目前,普查共發現17種新記錄植物種。
經植物分類專家鑒定,17種新記錄植物種中,11種為自治區新記錄植物種,分別為赤峰市境內發現的北京忍冬、軟棗獼猴桃、旗杆芥、石胡荽、俯垂臭草、五葉黃精、鹿藥、單花韭、反折鼠尾草,興安盟境內發現的糠稷,通遼市境內發現的粗壯陰地蕨﹔6種為盟市新記錄植物種,分別為赤峰市境內發現的脫皮榆、高山唐鬆草、零余虎耳草、京黃芩,鄂爾多斯市境內發現的玉竹、刺酸模。
新記錄植物種的發現,不僅豐富了內蒙古植物種質資源多樣性,而且對於研究植物進化以及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種質資源、實現種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堅實基礎。
林草種質資源是良種選育和遺傳改良的重要物質基礎,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戰略資源。近年來,內蒙古持續加大林草種質資源收集保護力度,2023年啟動實施林草種質資源收集三年行動,依托區內高校、科研院所和盟市技術力量,計劃到2025年新收集林草種質資源5000份,目前已完成收集3200份。已建成林草種質資源原地保存庫6處、異地保存庫10處、設施保存庫2處,收集保存林草種質資源3萬余份。(記者 霍曉慶 實習生 鄔思湉)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