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呼和浩特市著力完善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

暢通“微循環” 快遞進村來

2024年11月14日09: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重新梳理快件,將手機尾號發到微信群,提醒村民及時取件,再將新到的快件依次入庫……

11月12日早晨,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北什軸鄉店上村快遞綜合服務點,收件員李喜平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進入‘雙十一’旺季期后,收發件一下多了起來,一天大概150件左右,每天必須整理好前一天未取的快件,快速出單,好騰出地方擺放當日的快件。”李喜平一邊整理快件一邊對記者說。

這時,三三兩兩的村民陸續來取件。聽說有記者採訪,村民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有這樣一個快遞點真好,在家門口就能取快件。”村民李瑞秀說,“以前在網上買個東西需要到鄉裡去取,費時又費力,即便網上有中意的,想買也要掂量掂量,哪像現在,說下單就下單了。”

“我這個快遞服務點多數快件都是日用品,也有村民給在外地上班的孩子寄餃子餡、牛羊肉的,還有孩子們給父母郵來海鮮的,村民們說現在寄收件確實很方便。”李喜平說。

在塔布賽鄉口肯板村的一處快遞綜合服務點,隨著一聲“請取走包裹”的提示音,村民郭補青取走了自己的快件。

為了方便村民快速取件,這個服務點根據手機尾號后4位的首號將快件進行分區擺放,出件時直接放在出庫掃描儀上,所取的快件和取件人的照片立刻上傳到系統,一目了然,讓快件出單准確、方便。

正忙著入庫的快件接收員李先桃笑著告訴記者:“我這裡一直開著小賣鋪,好多年了,村裡人都熟。前兩年,快遞公司上門詢問能否在我這兒設個快遞服務點,我當時想著在方便村民的同時還能賣點商品,也就答應了,沒想到接收的快件由最初的一天10件左右發展到現在的90多件。旺季時快件更多,想早點關門都不行。”

如今,隨著村民網購意願不斷增強,對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為了保障農村牧區快遞包裹的正常收投,打通快遞進村“最后一公裡”,去年以來,呼和浩特市郵政管理局積極推進快遞進村工作,著力完善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首先是在建設成熟、穩定、高效運轉的農村寄遞物流服務網絡上持續發力,讓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日趨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微循環”越來越暢通。其次是聯合農牧等5部門推動270個建制村設置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公益性崗位,助力鄉村產業發展﹔聯合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推進客貨郵融合發展,盤活閑置客運班線資源,促進社會物流成本降本增效。

呼和浩特市政府連續3年將快遞進村補貼納入財政預算,出台快遞進村財政補貼政策。同時,郵管部門強化實地督導,現場解決快遞進村工作中的難點堵點問題﹔強化農村寄遞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應用,實時動態了解快遞進村情況,補齊短板弱項,提高決策支持能力。

此外,通過實地核查和委托核查相結合的方式,全面摸清快遞進村底數,並在普查的同時推進解決進村問題﹔加強跟蹤調度,對全市966個村級服務點進行電話抽查回訪,發現問題及時跟蹤調度。漸漸地,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據呼和浩特市郵政管理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1至9月,全市農村地區(旗縣及以下)快遞業務量、投遞量分別完成143.21萬件和749.24萬件,同比分別增長42.01%和60.31%。(記者 鄭學良 實習生 宋向華)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