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自治區黨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馬保國:
深化金融改革 賦能實體經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就我區金融系統如何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進一步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破除金融高質量發展面臨的體制機制障礙和卡點堵點,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近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自治區黨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馬保國。
內蒙古日報:請問,在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自治區黨委金融辦、金融工委採取了哪些舉措?
馬保國: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服務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天職,我們要以改革為牽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能。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金融改革,2024年1月4日召開自治區黨委金融工作會,1月16日完成機構改革,設立自治區黨委金融辦,組建自治區黨委金融工委。自治區黨委金融委召開3次會議,就加強黨對金融工作的領導、強化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作出安排部署。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召開后,自治區黨委金融辦、金融工委主動研究、強化調度,樹立改革思維,明確改革方向,匯聚改革合力,落實改革舉措,穩步高效推進金融改革重點任務,為自治區辦好兩件大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金融支持。
內蒙古日報:防控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我區金融系統開展了哪些防風險工作提升金融抵御風險能力?
馬保國:我們堅持防風險,構建金融安全網,保障實體經濟穩健前行,將穩妥有序推進地方中小銀行結構性重組作為重大改革任務。首先,全力打好問題資產清收處置攻堅戰,壓實機構、股東、高管、監管、屬地、行業六方責任,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聯動,各部門合力攻堅,各機構積極開展資產清收。截至10月末,全區累計處置問題資產652.74億元。其次,全力打好高風險機構殲滅戰與邊緣高風險機構阻擊戰,堅持點面結合,通過指標修復、吸收合並等方式,加快高風險機構出清。第三,堅決防止邊緣風險機構演變,實現“減量增質”,不斷提升我區金融抵御風險能力,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內蒙古日報:金融系統就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開展了哪些創新性工作?
馬保國:第一,堅持強監管,塑造金融新生態,護航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從“優化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入手,研究起草《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管理局關於印發優化地方金融監管機制和風險防控機制的通知》,明確建立“央地監管協同、健全常態化監管、推動跨部門綜合監管、優化金融風險防控”4項工作機制﹔建立會商機制,與市場監管部門協同聯動,加強企業登記注冊管理﹔清理存量不合規機構,加快“失聯”“空殼”機構退出,推動地方金融組織減量提質﹔把好市場准入關,對新設機構從嚴審慎審批,嚴控增量﹔對正常經營地方經營組織,嚴控對外融資規模,嚴格執行關聯交易要求,持續加強監管力度。今年以來,全區累計清理“失聯”“空殼”等各類地方金融組織20家。
第二,強化金融改革的法治保障,啟動《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修訂,制訂工作方案,確定調研課題,對《條例》在規范地方金融組織市場准入、加強地方金融組織監督管理、規范地方金融組織發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促進地方金融改革發展等方面發揮的作用進行全面分析評估,確保地方金融監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第三,堅持促發展,增強金融服務力,點燃實體經濟增長引擎。錨定自治區“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重點改革任務,加強政策舉措,牽頭研究擬訂民營企業信用融資風險分擔機制工作方案,充分發揮好自治區融資擔保公司風險補償和保費補助資金作用,持續引導鼓勵多元主體參與,推動形成政府、銀行、擔保、再擔保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的風險分擔機制,形成工作合力,通過構建高效、可持續的民營企業信用融資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有力有效服務民營企業融資。截至三季度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31822.6億元,同比增長8.21%,較年初新增1758.5億元﹔全區民營企業貸款和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同比增長13.1%和9.2%,全部高於各項貸款增速。
第四,加快實施企業上市“天駿計劃”“千百工程”,推動開展千家企業上市培訓、百家企業上市入庫工作。目前,全區共有境內上市公司27家,境外上市公司5家,上市后備企業達到114家。今年推動2家稀土新材料企業通過上市注冊。
第五,積極推動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建設,將實現全區全品種煤炭資源全部在內蒙古煤炭交易中心上線交易,並逐步吸引陝西、山西、寧夏等周邊省區煤炭供需雙方和物流企業跨區域集聚,推進區域市場合作。
內蒙古日報:自治區黨委金融辦還將從哪些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全面深化金融領域改革?
馬保國:下一步,自治區黨委金融辦將牢牢把握金融改革重點任務,建立健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激勵約束機制,打通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堵點難點,把金融資源真正集聚到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方向上來,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促進經濟和金融高質量發展良性循環。(記者 李永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