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市推進“四普”摸清文物家底

呼倫貝爾市積極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截至11月9日,新發現具有重要價值的不可移動文物146處,包括古遺址、古墓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多種類型。
作為文物大市,呼倫貝爾市共有“三普”文物登記點1153處,其中國保單位13處,自治區級保護單位46處,國保單位中僅中東鐵路建筑群就包含點位56處。
為做好“四普”工作,呼倫貝爾市提高政治站位,全方位全要素保障。該市第一時間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對“四普”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實化,明確責任單位、責任人,倒排時間表、路線圖。在資金保障上,該市積極爭取“四普”經費,市本級已爭取2024年“四普”經費146.824萬元,並將2025、2026年“四普”經費納入預算,旗市區共落實經費242.3萬元。在人員配備方面,該市以專業高效為目標,指導所屬旗市區共建立普查隊伍20支,普查隊員127人,培訓業務骨干78人次。
呼倫貝爾市強化統籌協調,快速有序推進。在時間安排上,該市結合農、牧、林區實際和天氣情況,按“晴天實地調查,雨天整理論証”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工作時間,合理制定普查線路,提高了普查效率。在力量統籌上,各旗市區同時啟動“四普”工作,按照先一般后重點、先易后難的方法,市“四普”辦先對遺址點位較少的旗市區進行幫扶,然后再集中優勢力量對點位多的旗縣進行集中攻堅,保障四普工作“一盤棋”。在技術指導上,該市抽調兩名處級干部帶隊成立巡回指導組,對在普查過程中出現的移動端數據採集、RTK數據採集、古文化遺址斷代、圖紙繪制等問題答疑解惑,手把手指導各旗市區普查隊填報數據,提高了普查工作效率和准確性,為后續認定公布階段工作奠定了基礎。
呼倫貝爾市搶先抓早,全力推進長城普查。呼倫貝爾冬季寒冷,雪期較長,田野調查時間隻有5個月。金界壕(長城)遺址在該市域內450公裡,其中有長城編碼點段251.91公裡、涉及7個旗市區,長城的普查工作成為“四普”工作的“關鍵一戰”。
在10月14日確定長城普查標准后,呼倫貝爾市第一時間組織專家,以邊教學邊普查的方式倒逼長城普查工作。在路線安排上,堅持從北向南,從額爾古納、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右旗、滿洲裡市落雪比較早的地方開始,到扎蘭屯阿榮旗、莫旗嶺南地區結束。在交通工具上,由於長城點位長,分布廣,大多都建在草原深處、庄稼地頭、山丘之上,車輛無法抵達腳下。普查隊員每到一個鄉鎮(蘇木)先與鄉鎮(蘇木)村(嘎查)干部座談,了解長城現狀和地形地貌,借助當地村(牧)民的力量,乘坐摩托車、馬匹等交通工具到達普查點位,開展普查工作。在時間安排上,為了搶時間、趕進度,普查隊員早上5點鐘出發,中午吃自帶的干糧,晚上完成全天普查任務再回駐地,風餐露宿,歷時22天順利完成了金界壕(長城)遺址普查工作。
截至目前,呼倫貝爾市已完成復查遺址點1145 處,完成率99.31%,未能完成點位均為沼澤或水路相隔離點位,待冰凍期即可實現普查,11月底前將全面完成工作任務。(記者 李玉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