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新增3個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記者從自治區氣象局了解到,自治區氣象局、自治區農牧廳聯合認定了3個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分別是內蒙古人工飼草標准化生產氣象服務中心、內蒙古黃玉米氣象服務中心和內蒙古谷子氣象服務中心。
內蒙古人工飼草標准化生產氣象服務中心由呼和浩特市氣象局和呼和浩特市農牧局牽頭成立,將建成適應呼和浩特農牧業發展的人工飼草氣象觀測站網布局,打造集“基地、監測、科研、服務、人才”為一體的人工飼草氣象創新合作平台,推進人工牧草氣象服務向數字化、智慧化轉型。
內蒙古黃玉米氣象服務中心由通遼市氣象局和通遼市農牧局牽頭成立,將立足通遼黃金玉米種植帶區位優勢,面向政府決策部門、生產企業、社會化服務企業以及農戶等服務對象,建立黃玉米全產業鏈、智慧化特色氣象服務體系,與農牧部門聯合創建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開展玉米品種選育、密植增產、空間套作種植等關鍵技術研究,推動相關科研成果應用轉化和示范推廣。
內蒙古谷子氣象服務中心由赤峰市氣象局和赤峰市農牧局聯合牽頭成立,將圍繞谷子產業發展和小米品牌建設服務需求,建設一套谷子農業氣象服務技術體系,聯合打造智能化谷子試驗基地,以赤峰市、通遼市、烏蘭察布市為中心,逐步建立服務全區的谷子特色氣象服務網絡,將谷子氣象服務中心建成有特色、有實力、有影響力並服務全區的谷子產業平台。
據悉,自治區氣象局與自治區農牧廳從2020年開始共推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先后成功申報了馬鈴薯國家級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呼倫貝爾大豆和巴彥淖爾向日葵等自治區級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不斷提升特色作物氣象保障服務示范輻射作用。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中心堅持“突出重點品種、服務關鍵領域”原則,秉承“優勢區建到哪裡,特色農業氣象服務就跟到哪裡”的思路,按照“一中心一策”要求,強化服務能力建設和服務品牌打造,不斷提升特色農牧業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記者 石向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