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太空種子”在京正式交付
10月29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總體設計部主辦的實踐十九號衛星載荷交付儀式,在北京航天五院航天城展示中心舉行。阿拉善盟作為載荷單位、額濟納旗作為衛星發射地受邀參加。
實踐十九號衛星作為我國首顆可重復使用返回式技術試驗衛星,充分發揮新一代返回式空間試驗平台“育種周期短、搭載效率高”優勢,圓滿完成近千個種質資源空間育種試驗,為我國種質資源創新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此次交付的實踐十九號衛星搭載載荷包括主糧作物、經濟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種載荷以及空間技術試驗載荷等,阿拉善盟胡楊、肉蓯蓉、鎖陽等43種荒漠物種涵蓋其中,總重達4986.3克。
據了解,太空育種是將種子等植物材料搭乘返回式衛星和載人飛船等航天器進入太空,利用空間環境的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等綜合因素誘發種子基因變異,再返回地面進行選育,培育新品種、新材料、新種質的作物育種新技術。為選准選優本次載荷種質資源,爭取最大搭載份額,在額濟納旗的大力支持下,阿拉善盟科技局在全盟范圍廣泛征集、嚴格篩選,多次對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最終將額濟納胡楊研究所、蘭州大學、天津大學、內蒙古至臻沙生藥用植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等9家企事業單位的優質種子送入太空,首次完成了阿拉善盟由官方牽頭推進實施的太空育種試驗。
近年來,阿拉善盟始終致力於提升特色種業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推動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優勢特色品種選育等工作。阿拉善盟科技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淑霞表示,阿拉善盟將緊緊圍繞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充分發揮額濟納旗地域優勢和東風航天城資源優勢,推深做實太空育種工作,讓更多特色良種搭載航天器“飛天”,篩選培育出更多適合在阿拉善盟荒漠土地種植的抗病、高產等優良性狀的新品種,加速阿拉善盟種質資源創新步伐,有力推動生態持續向好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為早日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提供科技支撐。(記者 劉宏章 通訊員 侍新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