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額濟納再次標注中國飛天新高度

——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側記

2024年10月31日09:1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驚雷一聲平地起,“巨龍”騰飛逐天宮。

  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0日4時27分,搭載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九運載火箭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的東風航天城點火發射。

  額濟納旗,這個曾經為了中國航天事業“三易旗府”的地方,又一次見証了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榮耀時刻。

  這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3次飛行任務。向著更遼闊的星辰大海出發,中國航天人奮勇前行,不斷書寫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由大向強的壯美詩篇。

  鏡頭一:出征

  10月29日23時,西北戈壁大漠尚在夢中,而英雄航天員出征的起點——問天閣圓夢園廣場已經人頭攢動。早已等待在這裡的人們,期待著中國航天員的又一次太空遠征——

  10月30日1時37分,伴著《歌唱祖國》的旋律,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的3名航天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身著乳白色航天服,從問天閣南側門口依次走出。

  “向航天員學習!向航天員致敬!祝你們成功!等你們凱旋!”歡送人群高聲歡呼,為出征的勇士加油助威。

  3名航天員中,“70后”蔡旭哲屬龍,1990年出生的宋令東、王浩澤屬馬,這個新組合因此被稱為“龍馬組合”。蔡旭哲曾執行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返回地球家園后,他以歸零的心態,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身體恢復、心理調適並同步開展學習訓練,隻用了不到2年的時間再赴星辰之約,這也是目前重返空間站間隔時間最短的紀錄。

  航天員宋令東和王浩澤均為我國第三批航天員,兩人都是“90后”,都是首次執行飛行任務。其中,王浩澤是中國首位女性航天飛行工程師。原是火箭發動機設計師的她,從造火箭變為坐火箭,成為繼劉洋、王亞平后中國第三位飛天女性。

  “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准備完畢,請指示!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航天員蔡旭哲!”“航天員宋令東!”“航天員王浩澤!”3位航天員堅定而有力的聲音響徹寰宇。

  “出發”!1時38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總指揮長許學強下達出發命令。

  “是”!3位航天員領命出征。

  歡送人群高唱《歌唱祖國》,目送航天英雄再赴蒼穹。

  從問天閣出發,3位航天員開啟問天之旅。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浪漫,也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

  鏡頭二:發射

  此刻,距離問天閣5公裡外的載人航天發射場已做好各項准備,靜待航天員入艙。

  凌晨3時許,記者抵達航天發射場區。此時,媒體區和群眾觀禮區已聚集不少人。

  在巨大射燈的照射下,發射場區亮如白晝。湖藍色的發射塔架高聳矗立、直指蒼穹,將神舟十九號船箭組合體緊擁在懷。

  發射時刻瞄准4時27分。

  塔架打開,白色的船箭組合體露出真容。箭體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和“中國航天”4個大字分外醒目。

  “10分鐘准備”“5分鐘准備”“3分鐘准備”……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控大廳裡,零號指揮員高亢的聲音激蕩在發射場內的每個角落。

  人們的心弦,被發射倒計時的數字撥動著。所有人屏氣凝神,都在靜待火箭發射的絢爛瞬間。中外媒體記者們更是把目光牢牢鎖定發射塔架,聚精會神地准備抓拍火箭騰空而起的精彩一瞬。

  “……5、4、3、2、1,點火!”

  4時27分,隨著“點火”指令下達,剎那間,轟隆隆的巨響響徹天際,橘紅色的烈焰猛地從火箭底部噴涌開來,反推托舉著神舟十九號船箭組合體拔地而起,沖向茫茫太空,火箭噴出的烈焰在夜幕中格外耀眼。

  “成功啦!”“太震撼啦!”遙望著火箭穩穩升空,發射場區的觀眾們頓時歡呼起來。

  上升!上升!上升!夜幕下,火箭越升越高、越飛越快,尾焰的火光漸漸消失在夜幕之中。約10分鐘后,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航天員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神舟飛天,舉國歡騰。這神聖而光榮的一刻,屬於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乘組,屬於堅守崗位的眾多航天人,更屬於神州大地上每一位仰望星空的追夢人。

  “乘風好去,長空萬裡,直下看山河。”在叩問蒼穹的征程中,中國載人航天一路逐夢、一路超越,不斷標記中國高度,鐫刻中國精度,跑出中國速度。今天,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人探索浩渺太空又進一步,中國足跡再一次鐫刻在浩瀚宇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0日12時51分,神舟十九號3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八號3名航天員順利會師,完成中國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會師”。(記者 康麗娜 高慧 王曉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