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響應無事不擾 印發《意見》成立專班
內蒙古干貨滿滿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在包頭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包頭市供電公司、鐵路部門等共同幫助下,我們實現了用電增容。目前,企業已經使用環保生產線穩定運轉兩個多月了。”10月25日,包頭市森都碳素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高興地說。
為滿足環保、碳排放達標標准要求,今年包頭市森都碳素有限公司計劃對生產線脫硫系統進行全面升級改造。但項目竣工后,需增容用電4300KW左右,新增用電線路需跨呼包鐵路線,亟需協調解決增容事宜。包頭市民營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該情況后,第一時間與企業及相關部門核實情況,以專報的形式上報包頭市委領導。包頭市委領導統籌,包頭供電公司、包頭鋁業園區、鐵路部門密切配合,企業順利實現用電增容。
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困,今年內蒙古把鼓勵、支持、引導民營經濟發展作為重要改革任務之一,一系列關乎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漸次開花。
今年5月,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委員會和內蒙古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挂牌成立。兩個機構制定支企惠企硬措施,搭建政企“連心橋”,千方百計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好營商環境、籌資融資、要素保障等突出問題,給企業家吃下“定心丸”,讓企業家成為“座上賓”,有錢賺。
今年6月28日,自治區黨委、政府正式印發《關於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8類20條具體措施,干貨滿滿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年6月,《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領導班子成員聯系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工作方案》制定出台,建立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班子成員包聯服務制度,同時制定“十不准”規定,帶頭構建親清政商關系。
今年7月29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在呼和浩特舉行。此次全會與往年不同的是,有24位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負責人受邀列席,成為全會上的一個特別安排。企業家們紛紛表示,此次暖心之舉,是自治區黨委給予的崇高禮遇。
今年9月,內蒙古進一步建立省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制度,制定《省級領導干部聯系服務重點民營企業工作方案》,由17位省級領導干部通過專題調研、走訪交流等形式幫助企業解決問題、推動涉企政策落地。
高處謀勢,實處落子。今年9月10日至30日,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黨委組織相關處室人員先后赴鄂爾多斯市、包頭市、呼和浩特市、通遼市、烏海市走訪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在通威高純晶硅有限公司,了解到企業在電價方面遇到了困難和問題,立即研究,加快辦理進度。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在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黨委的幫助下,我們可以搶抓工期提前投產了!”
將改革向縱深推進,讓改革成果更多直達企業。內蒙古各地各部門謀創新、出實招,奮力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依托“蒙企通”平台,內蒙古打造重點民營企業服務專窗,精准提供政策推送、黨建指導、意見征集等服務,並按“即時響應”“無事不擾”原則設置企業訴求提報、督辦機制。“快速響應”事項2天內向企業回復辦理結果,“重大問題”事項每3天向企業通報辦理進度直至辦結。今年1-9月,“蒙企通”受理企業意見訴求92條,已辦結90條,辦結率97.8%,企業滿意率為95.4%。
呼和浩特多項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歸集電子証照,配置免証辦事項,拓展“蒙速辦”特色應用,增加“智審慧辦”功能模塊。同時,推動“就近辦”“園區辦”“家門口辦”,精簡市級政務服務事項,打造綜合窗口,提升“一站式”政務大廳服務質效,推出眾多“高效辦成一件事”套餐。
包頭市積極完善助力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關制度,優化工作流程,做到服務民營企業“三必問”——問需於企、問計於企、問效於企,破解發展“三難題”——發現問題難、問題解決難、落地見效難。截至目前,包頭市民營經濟市場主體達26.3萬戶。
“依托自治區民營經濟改革和各項稅費優惠政策,今年以來企業已享受減免稅費額27萬余元,帶動周邊農牧民就業40余人。”位於赤峰市巴林左旗的孟和奶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改革創新漸次推進,民營經濟“拔節向上”。前三季度,全區民間投資增長7.3%,較1-8月份提高2.3個百分點,拉動全部投資增長3.7個百分點。
“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成立以來,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制定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標准,印發了包含總部型、超大型、重點產業鏈鏈主、行業領軍、上市及重點培育共6類48家企業的《自治區重點民營企業名單》,確保服務工作精准高效、有序推進。下一步,我們將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健全服務企業的制度體系,全方位多層次為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務,把支持政策從‘大水漫灌’變為‘精准滴灌’,持續強化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供給和服務保障。”自治區民營經濟發展服務局局長馬文說。(記者 李永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