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樹牢市場化思維 依靠市場化手段 推動改革決策部署落地落實

——訪興安盟委書記蘇和

2024年10月24日09:3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辟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的宏偉藍圖,指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保障。興安盟如何依靠市場化手段,推動改革決策部署落地落實,記者採訪了興安盟委書記蘇和。

蘇和說,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八次全會強調,要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理水平和服務群眾水平。興安盟堅持把提升“三個水平”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樹牢市場化思維、依靠市場化手段,不斷為全盟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民生改善注入新動能、增添新活力。

一是堅持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努力讓高質量發展的根基更實。堅持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扎實推動改革和發展高效聯動。一產方面,以推進國家級現代畜牧業試驗區建設為抓手,抓實探索種養循環生態低碳新模式、建設種業和數智化科技創新應用高地等8個創新試驗任務,全盟生物育種制種基地達到5萬畝,科右前旗成為全區生物育種制種大縣,水稻、大豆單產再次刷新全區紀錄,今年糧食產量有望突破140億斤、實現“十五連豐”,牲畜存欄1348萬頭、實現“十一連穩”。二產方面,堅持把新能源作為重塑工業格局的新引擎,積極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新能源直供電等模式創新,著力拓展新能源應用場景,加快推動蒙能大基地、金風科技50萬噸綠色甲醇等15個新能源項目建設,全力打造蒙東綠氫生產合成氨、綠甲醇基地。今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突破80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佔比穩定在60%以上,“兩個超過”更加穩固。三產方面,以阿爾山成功獲評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為契機,錨定把興安盟建設成為世界級旅游度假區目標,大力發展紅色、草原、森林、冰雪、跨境等特色旅游,創新開展那達慕季和“發現阿爾山之美”系列活動,前三季度接待國內游客230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00億元,分別增長64.5%和40%,再創歷史新高。

二是堅持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努力讓高效能治理的水平更優。堅持用市場化手段組織發動群眾,通過利益聯結、以獎代補等方式,吸引群眾主動參與到經濟建設和社會治理中來,有效解決“干部干、群眾看”問題。聚焦高標准農田、風光治沙一體化工程等,制定以工代賑項目清單,實施以工代賑經濟林6700畝,700名群眾受益、人均增收3000元,示范帶動廣大群眾參與社會治理。出台破解基層治理“五個難題”實施方案、黨建引領基層治理16條措施,完善蘇木鄉鎮(街道)權責清單和嘎查村(社區)職責准入制度,優化嘎查村黨群服務中心功能室949個,精減駐村干部51%。縱深推進“三變”改革,探索推廣“三變”改革9種典型模式,目前已有98個嘎查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收益。進一步規范農牧民補貼發放,發送補貼政策告知短信210萬條,補貼人次覆蓋率92%,讓廣大農牧民真正明白惠從何來、惠在何處,更加由衷地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三是堅持依靠市場化手段提升服務群眾水平,努力讓高品質生活的成色更足。完善公益+市場、公益+商業運營模式,鼓勵支持市場主體參與公共服務領域,引入市場競爭機制,整合社會資源,努力為群眾提供更加多樣化、高品質的基本公共服務。全力抓好就業創業服務指導和技能培訓,城鎮新增就業、失業人員再就業提前超額完成全年任務,興安職業技術大學完成申本公示。積極動員企業參與“溫暖工程”建設,年度投資15億元的31個項目全部完工,如期完成熱源擴建、管網改造、換熱站升級,實現提前供熱。以“千萬工程”為統領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制定促進脫貧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工作方案,通過發展代耕代種社會化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等措施,消除691戶、1627人致返貧風險。聚焦解決草原過牧問題創新推出“見效才發錢”等18條硬措施,天然草原植被蓋度和產量分別增長0.5%和3.1%。(記者 陳春艷)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