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構建“四級”經辦服務體系和社會救助制度
赤峰醫保制度改革瞄准群眾期盼

“這次看病省下不少錢。7年前我查出肝癌,2021年我成為低保戶,享受醫保資助參保政策。到目前,住院三重保障和門診慢特病醫保報銷7.6萬元,個人付1.69萬元。”國慶節前夕,在赤峰市敖漢旗醫院剛做完檢查的劉志峰對醫療救助制度豎起大拇指。
群眾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改革就抓什麼、推進什麼。為減輕困難群眾和大病患者醫療費用負擔,赤峰市建立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制度,對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低保對象等7類人群進行分類資助參保和救助。
“像特困人員、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個人繳費全額資助,低保對象、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牧區易返貧致貧人口,定額資助標准為當期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標准的45%。”赤峰市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麗叢說。
一直以來,赤峰市持續推進改革創新和制度體系建設,通過採取深化醫療救助制度改革,推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構建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體系,優化醫保經辦服務質量等措施,織密、織牢民生保障網。
赤峰市嚴格落實國家、自治區醫藥服務價格改革任務,因地制宜推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強力推進陽光採購和集採政策。
“像治療肝癌用的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納入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由每盒3240元降為688元。”王麗叢說,截至目前,全市314家公立定點醫療機構積極參與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共落實國家組織9批、省級聯盟14批1033個品種的藥品集中帶量採購,藥品涵蓋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用藥。
赤峰市是全區參保人員最多、管理服務對象規模最大的盟市,自實現醫保基金市級統籌以來,全市醫保系統持續構建嚴密有力的基金監管體系,將原有的定點醫療機構分別接受13家醫保經辦機構稽核的多方協議管理轉變為各管理區劃與管理區劃內定點醫藥機構“一對一”協議管理,執行統一的監管政策,實現檢查時段、抽閱病歷、調取數據、申辯時限、處罰標准“五統一”。
為進一步加強定點醫藥機構管理,今年以來,赤峰市全面開展定點零售藥店、診所專項檢查,調取核查異常數據,共追回違規基金273.35萬元。今年8月起,赤峰市開展規范管理門診統籌藥店診所專項行動,對存在進銷存不符、內外網未分離等問題的藥店診所予以暫停或取消門診統籌服務,全力守好群眾“治病錢”“救命錢”。
“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待遇僅限於職工本人使用,今天我買2盒小兒感冒顆粒無法進行門診統籌支付。藥店工作人員說可以通過綁定家庭共濟使用個人賬戶進行購買,這樣的監管讓我們不用擔心醫保基金被濫用或浪費。”紅山區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股科員李新宇說。
赤峰市不斷優化醫保經辦服務質量,採取“統籌規劃,分級實施”的方式,將綜合櫃員制作為年度工作重點,鞏固升級醫保綜合櫃員服務,實現了“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務,一單制辦結”,同時,重新編制全市醫療保障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及服務指南,“四級深度”網辦事項從9項增至16項,精簡辦事材料事項8項,壓縮辦理時限事項12項。
“我們完善代辦幫辦服務機制,打造辦醫保事不求人品牌,構建‘市縣鄉村’四級經辦服務體系,在有條件的鄉鎮蘇木街道、嘎查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村衛生室、銀行等地開通了下沉服務窗口。”王麗叢說,赤峰市在全區率先推出醫保經辦可視化和智能電話服務,全力打造“醫保網廳+移動APP+補充渠道”網絡應用體系,醫保服務事項網辦率達到100%。
此外,赤峰市還深化基金市級統籌改革,實現政策標准、基金管理、經辦流程、信息系統、定點管理的“五統一”﹔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2023年,將住院前檢查、門診慢特病納入DIP付費范圍,赤峰市實現醫療類別全覆蓋。
一項項改革舉措回應百姓關切,讓群眾看病越來越省心。
立足新起點,赤峰市正以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在深化醫保制度改革、護航“健康赤峰”的道路上闊步前行……(記者 李雪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內蒙古體育發展成果亮相“兩個博覽會”
- 10月10日,2024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游博覽會(簡稱“兩個博覽會”)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開幕,內蒙古展台亮相“兩個博覽會”。 質地醇厚、味道濃郁的奶制品,口感筋道、香嫩多汁的牛肉干,悠揚動聽、風情濃郁的馬頭琴燃爆展台……開幕首日,“兩個博覽會”內蒙古展台前熱鬧非凡。…
- 長歌奮進75載 “魅力暖城”華麗轉身
- 地區生產總值由1949年的1526萬元,達到2023年的5849.9億元,擴大了約3.8萬倍﹔經濟實力穩居全國中西部城市前列,成為內蒙古經濟發展的“頂梁柱”“排頭兵”﹔人均GDP大幅躍升,由1949年的38元上升至2023年的264699元,人均GDP全國第一……一組組綜合實力數據顯著提升的背后,見証了鄂爾多斯75年的發展奇跡,也是鄂爾多斯75年銳意進取的生動寫照。 從“一煤獨大”到“羊煤土氣風光好”,從工業經濟“一窮二白”到現代煤化工、新能源產業全面起勢,從“沙進人退”的不毛之地到“綠進沙退”的片片綠洲,從幾個人的科研隊伍到“兩院”院士領銜的完備人才體系,如今的鄂爾多斯,“四個世界級產業”勢強勁足,“四個國家典范”提質升級,“四個全國一流”煥發新貌…… 新中國成立75年來,鄂爾多斯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