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裡程從3968公裡到23.42萬公裡——數看內蒙古75年交通發展一“路”向前

2024年10月02日10:12 |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曾幾何時,草原上的勒勒車排成長隊緩緩前行,載著生活的艱辛和前進的希望。如今,在118.3萬平方公裡的內蒙古大地上,公路織密了鄉村、火車拉近了城市、飛機縮短了時空,全區綜合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橫貫東西、縱連南北的運輸網絡。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內蒙古鐵路公路裡程共有3968公裡,其中能供汽車通行的公路隻有2394公裡,全部是土路和簡易砂石路,汽車僅有114輛﹔鐵路僅有1574公裡,而且路況和運營設施差,貨運量隻有0.2萬噸。

交通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要想富,先修路”“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膾炙人口的俗語,寄托著人們對路的真摯期盼,對致富的急迫向往。

從1956年開始,內蒙古在西部沙漠地帶動工修建簡易公路,到1959年,共建成6條公路,其中約有400公裡穿越沙漠地帶。1962年,全區所有旗縣區都通了汽車,一半以上的蘇木(鄉鎮)通了班車。1978年,內蒙古已經形成從首府呼和浩特到各盟市、旗縣、鄉鎮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

1993年,內蒙古開工建設呼包高速公路(半幅),實現內蒙古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直到2001年12月,呼包高速公路另半幅建成通車,自治區才真正擁有了第一條高速公路。

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高速公路總裡程達6983公裡,國家高速公路內蒙古段全部建成,有了2條雙向8車道、1條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

2002年,內蒙古省際大通道開工建設,2005年9月14日建成。公路全長2515公裡,東起呼倫貝爾市的阿榮旗,西至鄂爾多斯市的蘇家河畔,橫貫內蒙古東西,穿沙漠、過草原、跨河湖,貫穿9個盟市40多個旗縣,輻射地域面積83萬平方公裡,受益人口1914萬人,總投資達340億元。

在北疆草原的千裡鐵道線上,車輪鏗鏘,汽笛嘹亮,一趟趟飛馳的列車呼嘯而過,承載著時代的夢想奔向遠方。

1955年至1958年,是內蒙古鐵路建設的第一個高峰時期,先后開辟了國際聯運干線集二線(集寧至二連浩特),跨內蒙古、寧夏、甘肅3省區的包蘭鐵路,包白、包石、包環線3條國有鐵路支線,伸入大興安嶺原始森林的牙林線、伊加線、好冷線、根薩線等鐵路。

改革開放以來,內蒙古加快了鐵路建設的步伐。1981年由北京至通遼的京通鐵路全線通車運營,這是內蒙古東南部地區重要的縱向運輸干線。同年增開了呼和浩特至海拉爾的直達快車,途經赤峰、通遼等地,全程2475公裡,連續運行50多個小時。

2017年8月3日,內蒙古首條高鐵——張(張家口南)呼(呼和浩特東)高速鐵路烏蘭察布至呼和浩特東段正式開通運營,從此,祖國北疆踏上了“高鐵一通、轉換時空”的歷史新征程。

截至2023年底,內蒙古綜合立體交通網絡總裡程23.42萬公裡。其中鐵路營業裡程1.49萬公裡,居全國第一,包括高(快)速鐵路548公裡﹔公路通車裡程21.94萬公裡,居全國第十一﹔民用機場49個,居全國第三。鐵路、公路網密度分別為125公裡/萬平方公裡、18.55公裡/百平方公裡,內蒙古交通運輸領域面貌煥然一新。呼和浩特、烏蘭察布、通遼、赤峰均與北京實現高鐵聯通,呼和浩特已融入京津冀2小時城市圈。12個盟市行政中心均通高速公路,高速和一級出區通道47條,103個旗縣(市區)中79個通高速公路,24個通一級公路,國家高速公路主線內蒙古段全線貫通,12個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級及以上公路。

復興號動車組奔馳在北疆大地上,促進了“呼包鄂烏”城市一體化發展﹔草原深處持續開行的公益性“慢火車”,讓農牧民出行更便捷﹔從北京出發,京新高速一路向西直達烏魯木齊,使新疆至北京公路裡程縮短1000多公裡﹔從齊齊哈爾沿綏滿高速駕車7個半小時,就能在滿洲裡看到雄偉的國門﹔在萬米高空,各盟市支線機場間“支支通”網絡,讓群眾告別“折返飛”……

內蒙古的經濟也被形象地稱為“車輪上的經濟”,在巨型環保萬噸煤炭裝車基地,萬噸煤龍駛進駛出,優質煤炭資源出區達海﹔新能源重卡(集裝箱)三段式運輸,實現“呼包鄂烏”及周邊以煤炭為代表的大型物料生產、運輸、消費的高效無縫銜接﹔全國首個雙挂汽車列車先行先試項目開啟了多式聯運模塊化集裝箱雙挂汽車列車時代﹔跨境無人駕駛運輸AGV變成了甘其毛都的智慧駝鈴,能夠實現全時段全天候連續轉運……

修路,不僅是對物理空間的改造,更是一場關於夢想、希望與未來的深刻實踐。經過75年的發展,內蒙古實現了由“勒勒車,慢悠悠,三天三夜到包頭”向日行千裡、朝發夕至的歷史跨越,不斷推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美好願景。

面向未來,到2035年,內蒙古規劃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達到28萬公裡,形成“9橫11縱37聯”高速公路、“1橫11縱”高(快)速鐵路和“1干26支”運輸機場布局,加快構建“4橫12縱”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

從高高興安嶺到巍巍賀蘭山,在遼闊無垠的大地上,一條條道路縱橫交錯,一座座立交橋昂立盤旋,寬闊的國省干線與縱橫交錯的農村牧區公路交織成網,火車的鳴笛聲代替了往日悠長的駝鈴。條條大道縱橫交錯,化作拉動經濟的大動脈,農田、牧場、移民新村、工業園區、物流中心,依托大交通正在不斷延展。

交通變了,速度變了,面貌也跟著變了。交通運輸升騰起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希望與夢想,催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巨輪快馬追風。(草原雲·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高慧 )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