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共敘紅山文化 共書嶄新故事

——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紅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討會側記

2024年09月24日09:2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紅山文化壇廟塚,中華文明一象征。”

  中國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曾用一句話闡述紅山文化確立的文明禮儀和秩序在不斷發展、延續和融合下,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特征的重要內容。

  9月22日至23日,中華文明的璀璨星辰——“紅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討會在“紅山文化”命名地和重要發祥地——內蒙古赤峰市舉行。

  盛會下,首次公布的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塚遺址及塚內出土迄今體量最大玉龍成為這場高水平文化盛事的焦點。

  盛會下,紅山文化這一重要且獨特的史前考古學文化,在多元視角下再度成為眾多專家學者的研討中心,妥妥佔據活動“C”位。

  隨著會議日程逐一進行,一次對紅山文化內涵的再豐富、再拓寬的大討論精彩上演。

  22日上午,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黨郁公布了敖漢旗元寶山積石塚最新考古發掘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以及河北、遼寧等地專家學者,圍繞紅山文化牛河梁遺址、馬鞍橋山遺址、半拉山墓地、彩陶坡遺址、劉家梁遺址的考古挖掘保護工作匯報新進展新成果。當日下午,“大家論紅山”交流探討精彩呈現,專家學者紛紛以各自角度闡述紅山文化的深遠意義,對紅山文化的考古發掘和探究方向進行了分享討論。

  “集中發布如此多的紅山文化重要考古發現十分‘解渴’,為紅山文化的深化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張文瑞說,紅山文化擁有一個大的區域范圍,出土的玉器、陶器等文物都表現出與其他文化存在交往交流交融的密切關系,希望各地能加強文化交流,共同發掘紅山文化的豐富內涵。

  紅山文化是“多元一體”中重要“一體”。“一體”所強調的是中華文化萬河歸海、同心聚力的特質、神韻和氣度,在這些方面,紅山文化都具有典范意義。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星燦認為,紅山文化並不孤立,而是展現出鮮明的開放、包容特性。“紅山文化在孕育形成期間,汲取了中原仰韶文化,形成獨特的文化特征,雖相隔千裡,但沒有阻隔兩種文化的交流溝通。”

  23日,與會人員前往赤峰博物館、元寶山積石塚遺址、紅山后遺址、紅山文化博物館、魏家窩鋪遺址實地參觀考察。

  新發掘的元寶山積石塚遺址恢宏壯闊,令人驚嘆,這裡是內蒙古目前考古發掘的最大的紅山文化晚期積石塚,也是內蒙古首次發現南方北圓、南壇北塚的墓葬兼祭祀為一體的建筑遺存,M15出土的玉龍是目前考古發掘出土中體量最大的一件。

  大家實地察看遺址發掘區,詳細了解遺址發掘、研究管理、文物修復保護等工作。在敖漢旗下窪鎮設置的臨時展廳,200余件文物迎來首次展出,玉龍、凌家灘文化玉冠飾、斜口筒形器……一件件精美的出土文物曾經是古人所用器物,讓參觀者從中感受到了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龍是中國人的圖騰,是我們的精神追求。”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研究館員白寶玉說,紅山文化出土了很多龍形玉器,龍精神、龍文化和龍圖騰影響著中華民族,對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起著凝聚性作用。

  溯源最深沉的歷史,是為了開啟最長遠的未來。五千多年前,紅山文化為中華文明的源起注入動力﹔五千年后,紅山文化的核心地再次將文化傳承的火花點燃。

  “在赤峰到處都可以看到紅山文化元素圖案以及眾多以紅山文化命名的實物,顯示出社會各界對此非常重視,對下一步紅山文化的發掘、研究、宣傳開辟出更好的前景。”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譽院長、研究館員郭大順說道。

  紅山文化,這一西遼河史前文明的輝煌代表,為中華文明的起源提供了重要實物例証。如今,紅山文化正在綻放出璀璨的光芒,成為連接歷史與未來的紐帶,為全區各項事業繁榮發展貢獻強大的精神力量。(記者 肖璐)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