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興 安 盟

內蒙古扎賚特旗:秋風吹遍 稻谷飄香 喜迎豐收節

2024年09月21日18:1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五谷豐登糧滿倉,農家處處笑聲揚。”一片片金色麥浪在陽光下隨風起舞,一排排收割機在田野裡高歌吟唱,一粒粒糧食讓品嘗者交口稱贊,一張張黝黑的臉龐在分紅時綻放笑顏……9月21日,2024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內蒙古主會場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區舉行。舞台上,由二百人組成的《豐收中國年》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演員們穿著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臉上洋溢著幸福,訴說著鄉村的巨變與豐收的喜悅。

這是一個收獲節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在興安盟扎賚特旗好力保稻谷景區的稻田裡,滿眼金燦燦。捧起黃橙橙、沉甸甸的谷穗,村民們正滿心歡喜:“你看,這些谷穗,粒粒飽滿,又是一年豐收年!”扎賚特旗作為農牧業大旗,農作物以玉米、水稻、大豆等糧食作為主,年均糧食產量45億斤以上,2024年水稻種植面積69.5萬畝,是“興安盟大米”主產區,佔興安盟水稻種植面積60%,被譽為“塞外糧倉”“綠色淨土”“金稻之鄉”,已是興安盟糧食產量的“排頭兵”“明信片”。2024年扎賚特旗旗農作物播種面積562.79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51.17萬畝,比去年的增加了0.53萬,其中,玉米、水稻、大豆種植面積分別達到418.5、69.02、57.05萬畝。今年,扎賚特旗糧食豐收已成定局,糧食總產量有望超過去年,這意味著糧食生產實現“二十一連豐”。

這是一個幸福節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豐收第一桶“金”、“沖鴨”來找茬、“渾水”摸魚、豐收的“圈套”等系列比賽正在好力保稻谷景區頻頻上演,緊張又有趣的比賽中,種糧大戶代表宋志山玩得十分投入,他告訴記者,在豐收節前夕,他已經將秋糧收割完畢全部歸倉,水稻畝產達到1300斤。走出稻田美食展,濃郁的食物香氣扑面而來。抬眼望去,沿著蜿蜒的馬路鋪設的展台一眼望不到盡頭。大米汁、米酒、奶豆腐、榛果、烤全羊、燉稻田魚……等多種美食悉數亮相。文化氣息在活動現場同樣濃厚。農耕非遺體驗展區展示著掐絲琺琅、柳編技藝、根雕等多個個非遺項目代表作品,以及手工刺繡、手工編織、稻田插畫等文創作品,展現勞動人民的智慧與風採。“現場載歌載舞的場景和歡快熱鬧的氣氛太感染人了。我拍了好多照片,回去還要創作更多慶豐收、促和美的作品。”攝影愛好者張文說道。

這是一個希望節

“河谷宿集、民宿、農家樂……村裡業態越來越多,鄉親們吃上‘旅游飯’,錢包鼓起來。”扎賚特旗巴彥烏蘭蘇木巴彥塔拉嘎查村民烏蘭圖雅喜上眉梢。扎賚特旗緊緊圍繞高質量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目標,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我們嘎查新建了文化活動室,還安裝了路燈,修了水泥路,出行也方便了。環境好,住著也舒服。”扎賚特旗寶力根花蘇木永發嘎查村民戴代兄高興地說。

扎賚特旗作為全國首批、全區唯一整縣級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試點,2023-2027年建設總任務是423萬畝,包括新建305.36萬畝、改造提升117.64萬畝。高標准農田的建設將零散的“糧地”逐漸變成了“田成方、溝成渠、路成網、旱能灌、澇能排、產量高”的現代化高標准農田,通過田、水、路綜合整治與科學配套,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讓昔日零碎地塊重新“活起來”。“項目建成后農田的灌溉能力有效改善,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糧食增產達到10%-20%,畝均糧食產量提升近200斤,同時也促進耕地質量得到提升。”扎賚特旗農牧和科技局副局長薛海表示。

夯實“耕”基才能筑好“糧倉”。扎賚特旗將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的重要抓手,科學規劃、鉚足干勁,扎實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農田增糧、群眾增收。2024年,扎賚特旗計劃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120.06萬畝。

新時代的豐收禮贊,寫在每個人的笑臉上,寫在每個人的奮斗裡。廣袤大地上,農牧民以一分耕耘換一分收獲,一個個鄉村振興故事在扎賚特旗持續上演。(白玉亮、溫昕)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