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質豐容 優化服務
大青山野生動物園讓“流量”變“游量”

和野人零距離、當萌寵飼養員、參加熊貓生日派對……
如今在呼和浩特,市民節假日裡帶著孩子去大青山野生動物園,成為優選之一。
今年5月以來,呼和浩特市大青山野生動物園以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為抓手,不斷提質豐容,優化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活動,給游客帶來特色鮮明、安全舒適的游園體驗。
“今年8月游客量,不含符合免費政策的游客,達到17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328萬元,分別同比增長73%、98%。單月的游客量、營收分別達到去年全年的31.5%和23.8%,營運效果和盈利能力大幅提升,是開園以來最好水平。”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資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汪馳介紹。
9月7日上午,記者來到大青山野生動物園。
一進門,看到有家長正在熊貓生日派對景觀前給孩子拍照。再向裡走,一群小朋友和小浣熊隔著透明窗熱鬧互動。不遠處的人工湖邊,游客和孩子們正在投喂白天鵝。西邊兒觀光小火車起點站裡,大家井然有序地排隊登車……
雖然已是白露節氣,目之所及,綠蔭匝地,鳥鳴悠揚。臨近中午時分,園中的游客仍是絡繹不絕。
“很喜歡帶小孩來,這裡的動物種類豐富,可玩的項目多。孩子特別喜歡大熊貓茜茜和仨兒,每次來都不願意走。”市民李敏告訴記者。
“這個自駕的觀光小車的確很方便,小朋友也喜歡,節約了大部分時間。而且這裡的動物很活潑,看起來照顧得特別好。”組織兩家人一起來的市民張宇表示,大家一上午的時間就玩的很盡興,以前因為沒有觀光車得用一天時間。
“看這標記明晰的彩色道路標識、創意十足的彩繪牆體,體驗感真好,很新穎。整體環境也好,動物園改變了很多,更人性化了。”市民馬靜說。
大青山野生動物園位於呼和浩特市北郊,北靠大青山,佔地面積12300畝,綠化面積達7826畝,綠化率高達86%,擁有平原、丘陵、山地等獨特而豐富的地形、地貌。
園區從2005年3月份開始建設,2006年9月30日正式開園。今年5月底,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由呼和浩特市園林管理中心劃歸至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資集團,由政府行政管理轉變為市場化經營,確立了提質豐容市場化改革方案,逐步實現經濟效益翻番的經營目標。
“為增強動物園盈利能力和競爭力,我們創新管理方式,提出‘愛動物者治園’的管理思路,制定動物引進、管理、飼喂、醫治、展示、養老一體化的閉環管理制度和運營考核體系,改變原有傳統展示、養殖、‘吃大鍋飯’的管理方式。”汪馳說。
接手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后,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投資集團馬上著手做了4件事。
一是合理劃分區塊主題。將原有人與自然、青蔥雨晨、猛獸區等3個板塊,劃分為秀鳥水域、功夫熊貓、狼豹侍衛等9個部落。每個部落確立2至3種核心動物,搭配相關類型動物,增強游客觀賞體驗。
二是豐富游玩互動。啟動投喂車,開放食草區和猛獸區投喂體驗,實現游客與動物的互動接觸。
三是開展環境整治。明確不搞大拆大建、最大限度利舊翻新的思路,施劃彩色道路標識,增加館舍牆體彩繪,豐富擬人化科普、幽默提示語、手繪宣傳報等文化元素,使柏油路變成健步道、館舍變成風景線,有效提升園區整體形象。
四是提升服務品質。重新規劃動物園停車場,擴充停車面積,解決游客停車難問題﹔豐富園區配套服務,引進多類型觀光車,為游客提供更多游園方式。
“酒香也怕巷子深。緊接著,我們進行了宣傳和引流工作。”汪馳告訴記者。
通過線上引流,大青山野生動物園建立起自媒體宣傳推廣機制,通過媒體公眾號、短視頻平台等對動物生活進行直播,全方位展現動物園的日常動態,增加群眾線上體驗樂趣。
一組數據,說明了這一舉措的效果。
7月19日開播以來,累計直播時長近100小時,觀看人數90萬人次、點贊量14萬人次、留言互動近3.2萬條﹔通過抖音、微信視頻號等方式發布《野人出沒》等作品近50篇,全網播放量達到211萬次、點贊量27萬次、轉發量39.6萬次。
通過線下活動引流,他們充分利用節假日等旅游黃金期,推出“動物過端午”“親子游園會”“野人互動秀”“熊貓生日派對”等一系列線下活動,吸引游客入園打卡,推動“流量”向“游量”轉化。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在提質豐容上下功夫,突出精細化、特色化、效益化。依托文旅投集團在演藝演出、策劃創作等方面優質資源,在節假日開展特色鮮明、豐富多元的演藝活動,打造一年四季活動不斷、文化演藝亮點紛呈的特色發展格局,努力將動物園打造成為面向全區的文化旅游新品牌。”說起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的未來,汪馳信心滿滿。
在園區西北側半山腰的百獸劇場,孫師傅正在訓練孔雀。
隻聽一聲哨響,60多隻孔雀立即“聞哨集結”。孫師傅告訴記者,再有10天左右就可以進行“飛鳥表演”了。旁邊的園區工作人員補充說:“在百獸劇場,不但近期有飛鳥表演,還會上馬術和人偶等表演節目。”(記者 鄭學良 通訊員 馬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全方位關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
-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全國各地新業態模式展現出強大的活力,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如何持續加強這一群體的權益維護,提供全方位、零距離的服務?近年來,全區各級工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新就業形態、平台經濟的重要指示精神,將做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工會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全面對標、全力以赴、全速推進,針對不同群體進行探索性服務、精細化管理,出台文件方案,投入真金白銀,推出暖心舉措,以走訪慰問、關心關愛、就業服務、保險保障等為抓手,大力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和服務工作,構建了“黨工共建、服務引領、全會貫通、多方協作”的工作格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