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地域時令限制 亞熱帶水果落戶北方沙漠
恩格貝探索沙漠治理新路徑

色澤鮮亮的香蕉挂在樹腰,一顆顆番木瓜個大飽滿,紫心火龍果壓彎枝頭……這是恩格貝生態示范區9月的景象,也是其一年四季的景象。打破地域時令限制,亞熱帶水果落戶北方沙漠,創造沙漠變綠洲奇跡的恩格貝,點沙成“金”,探索出又一沙漠治理新路徑。
“北方沙漠長出亞熱帶水果,打破了外界對沙漠的固有認知和沙漠固有的生產模式。事實証明,通過科學改良和利用,沙漠可以造福人類。”恩格貝生態示范區農業技術員劉雪芹說。
恩格貝地處中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沙漠中段北緣,曾長期受荒漠化、洪水和嚴重的水土流失困擾。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在一代代恩格貝人和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恩格貝生態示范區植被覆蓋率達到78%,300余種瓜果蔬菜在這裡成功種植。
劉雪芹是變化的親歷者和見証者。2008年,她作為農業技術人員被引進到恩格貝生態示范區。“多年的生態治理使恩格貝沙漠積累了一定的有機質,隻要對土壤加以改良,這裡就能成為沃野良田。”劉雪芹斷定。
還草於田,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一環。五六月份沙漠裡風沙大,大田裡,讓草和作物一同生長,草起到護苗的作用。6月中旬和坐果時分別進行兩次除草,人工除去的草直接還田,不僅蓋住了沙土,也成了土壤裡的綠肥。還草於田的模式加上有機肥的施用,使得土壤層逐漸變厚。2023年,內蒙古農業大學對改良后的土壤進行採樣監測,結果顯示,土壤有機質含量已達3%以上,沙漠真的成了沃野!
大棚裡,一株株粗壯高大的香蕉樹直逼棚頂,根部又生出一叢叢小苗。這些香蕉樹源於3株航天育種香蕉苗——航蕉2號。“2015年我們拿到香蕉苗后,對其進行精心養護和戶外抗逆性訓練,經過9年培育,它們從當初3株隻有20公分高的幼苗實現了無限擴繁,完全適應了當地環境,成為抗寒、抗旱、抗鹽鹼的優質種苗。”劉雪芹說。與此同時,番木瓜和紫心火龍果也在恩格貝引種成功。
更讓人驚喜的是,這些原產於亞熱帶的水果,在北方沙漠還表現出高產、高品質的特性。其中,航蕉2號單株產量60—80斤,大大超過原產地海南40—50斤的產量。據2024年1月農業農村部出具的報告顯示,產於恩格貝的航蕉2號、無籽番木瓜、紫心火龍果的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鍶等礦物質、微量元素含量遠高於市場同類產品。
“恩格貝通過科學治理和改良沙漠,在當地實現了‘南果北種、夏果冬食’,同時帶動沙區產業轉型,形成了人沙和諧的恩格貝模式,為其他荒漠化地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本。”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盧琦說。(記者 霍曉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