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經濟

行內人管行內事 商人糾紛商會解

“商會+調解” 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2024年09月02日11:0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今年以來,內蒙古民營經濟穩步前行,持續發揮經濟增長“生力軍”作用。上半年,全區民間投資增長9.2%,高於全國平均水平9.1個百分點,民間投資信心和活力進一步增強。

  如何護航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自治區工商聯立足職責定位,積極探索商會調解新模式,助力化解民營企業矛盾。

  經過15次溝通交流、2次線上調解,今年7月,一起發生在內蒙古托克托農村商業銀行、2位借款人和3位借款擔保人之間,金額超過100萬元的金融借款糾紛,經內蒙古法和商事調解中心調解,最終達成和解。

  “以前遇到類似糾紛通常選擇‘法庭見’,訴訟時間長,我們企業是勞心勞力。如今,多虧了商會調解組織,讓我們不用通過訴訟就能維權。”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頗有感觸地說。

  據內蒙古法和商事調解中心首席專家周弘介紹,該中心是一個公益服務性質的非營利性社會組織,其主要業務是為商事主體提供市場化商事糾紛調解服務,為政府行政、司法及金融等部門提供受托調解和聯合調解服務。調解中心成立以來,在自治區工商聯大力支持與司法廳的業務指導下,積極履行多元化解糾紛職責。截至7月末,成功調解民商事糾紛案件2300件。

  像內蒙古法和商事調解中心這樣的商會調解組織正在茁壯成長。截至目前,內蒙古成立各類工商聯系統商會調解組織141家,118家調解組織、361名調解員入駐工商聯商會調解服務平台,該平台與人民法院調解平台實現技術聯通和訴調對接,化解糾紛5600余件,調解案件標的總額6.34億。

  隨著商會調解組織、調解員和調解案件數量持續增長,商會調解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升。如今,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選擇商會調解化解矛盾糾紛。2021年至今,15000余件與企業經營相關糾紛通過商會調解得到化解。

  看得見的成效背后,離不開自治區工商聯多措並舉、持續發力探索商會調解模式——

  搭建合作平台,拓寬調解渠道。自治區工商聯與自治區人民法院、司法廳聯合印發文件,對充分發揮工商聯所屬商會組織優勢和人民調解作用、預防化解非公有制經濟領域矛盾糾紛作出具體規定﹔推動10余家調解組織加入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組織,實現工商聯與法院的訴調資源對接﹔充分利用96888內蒙古民營企業服務熱線平台,對調解案件實施“熱線受理—辦理訴求—反饋結果”閉環管理,提高“辦結率”和“滿意率”。

  完善調解方法,建設調解隊伍。推動全區339家工商聯所屬商會與364家律師事務所共同開展商事調解等工作。邀請熟悉企業經營、具備行業威望、熱心調解工作的企業家、律師、退休法律工作者等擔任商會調解員,並定期舉辦培訓班提升調解員隊伍能力素質。

  完善組織架構,規范管理運行。自治區和各盟市總商會成立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指導支持45家工商聯所屬商會在司法廳備案成立商會人民調解委員會,並鼓勵具備條件的商會設立商事調解組織。

  商會調解模式是民營經濟領域探索新時代“楓橋經驗”的生動實踐。

  “工商聯所屬商會調解組織能夠充分發揮‘行內人管行內事,商人糾紛商會解’的優勢。商會調解將大量的涉企糾紛化解在訴訟前,降低了民營企業化解糾紛的訴訟成本,維護了企業合法權益。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完善相關機制,助力民營企業健康發展。”自治區工商聯副主席溫殿龍說。(記者 方圓)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