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通遼市奈曼旗:特色林果產業鼓起村民“錢袋子”

2024年08月29日09:5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秋風輕拂漫山的果樹,陣陣果香沁人心脾。走進通遼市奈曼旗八仙筒鎮代林筒村,放眼望去,青翠的果樹上,不時有紅通通的沙果露出枝頭。

村口的一處空地上,一袋袋沙果經村民挑選打包裝箱后,等待裝發。

“大家再加把勁兒,把這兩車沙果裝完了,今天就早點回去休息。”林果經紀人徐鳳軍吆喝著。工人們加緊裝車,一箱箱色澤飽滿、品相俱佳的沙果將被銷往全國各地。

徐鳳軍介紹,從7月下旬開始,果園的沙果陸續上市,從青果到紅果,再到落地果,採摘銷售將持續到9月初,大部分銷往北京、石家庄、桂林、銀川等地市場,價格在每斤1.3元至1.5元之間。

發展林果產業,代林筒村用了10多年時間,果樹從最初的庭院種植到如今的4000余畝,林果收入撐起了全村人經濟收入的“半壁江山”。

2008年,代林筒村實施低產林改造,引入優質品種果樹,為發展特色林果產業夯實了基礎。此后,代林筒村分別在2014年、2018年啟動了兩期千畝果園建設項目,自此走上了林果業發展的“快車道”。

“自從種了沙果,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價格穩定還不愁賣,無論是青果、紅果還是落地果,都能賣錢。”代林筒村村民王朦臉上洋溢著笑容,她說,2008年她就把自家的8畝果園栽上了400多棵沙果樹,每年8月份的採摘季,是她最忙碌也是最開心的時刻,每天都是現摘現賣,保証果品新鮮。

“我家這批果樹10多年了,該更新了。”王朦一邊採摘沙果一邊說著,“沙果樹年頭長了容易得各種病虫害,不僅果品質量會下降,產量也會降低。今年沙果價格還行,雖然樹老了些,但一畝地純收入2000元不成問題。”

代林筒村共有258戶1100余人,人均有果樹地3.5畝以上,平均每畝純收入能達3000元以上,產值達1200余萬元。

如今,代林筒村林果產業體系不斷完善,不但果農的種植和管理技術更嫻熟了,而且形成了“育苗+種植+銷售”的產業鏈,果品包括沙果、123蘋果、K9、雞心果等,沙果和123蘋果還成功注冊了國家級綠色食品証書和商標。

“我們村每年能收三個‘秋’,第一個‘秋’就是林果,第二個‘秋’是大地裡的玉米,第三個‘秋’就是林下種植。”代林筒村黨支部書記敖輝說,根據果樹實際生長情況,全村有1000畝果樹下種植了大蔥、白菜、芥菜等經濟作物,實現了“一地兩收”,林下經濟為群眾拓寬了增收道路。

果樹成蔭,蘊藏著勃勃生機。2024年,八仙筒鎮沙果、雞心果等林果面積達2.4萬畝,年產量4000萬斤,林果產業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正不斷顯現,讓老百姓鼓起了“錢袋子”,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記者 鮑慶勝 實習生 胡楊)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