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功立業正當時
——內蒙古工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系列報道之二

金秋八月,北疆大地一片火熱的建設景象。企業車間裡生產線快速運轉、項目工地上建設者揮汗如雨……內蒙古高質量發展的壯美圖景正在這裡繪就。
高素質產業工人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5年來,自治區總工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為主線,穩步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以下簡稱產改),廣泛開展群眾性創新活動,深入持久開展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以及職工職業技能比賽,做實做強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切實做好勞模服務管理,擦亮叫響工匠品牌,團結凝聚廣大職工以強烈的主人翁意識投身到完成好兩件大事、實施“六個工程”的火熱實踐中,為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建功立業。
產改工作穩步推進
“我的成長離不開工會組織培養,我要做好包鋼集團北方稀土突圍打樣的排頭兵,為內蒙古建設‘兩個稀土基地’貢獻力量。”在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冶煉分公司實驗員徐佔宇眼中,工會是幫助職工提升技能的引路人。
如何幫助產業工人更好更快地成長?5年來,自治區總工會把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作為工作重頭戲,認真履行工會牽頭抓總職責,持續聚焦產業工人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重點任務,穩步推進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工作。
連續三年出台支持包頭市打造“工匠之都”十項措施、支持包頭創建職工創新綜合示范區、組織動員廣大職工在“兩個稀土基地”建設中發揮主力軍作用十項措施,制定支持通遼市總工會助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中國綠電鋁之城十項措施等。
啟動3個批次共計141家產改項目試點,制發試點方案,編印總結匯編,對每批次試點單位進行實地督查。
多次在區內外舉辦推動產改專題培訓班,全區300多人次參加。
……
一項項利好政策的支持,全區產業工人思想政治建設不斷加強、主人翁地位不斷提高、產業工人技能體系得到創新發展、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一大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脫穎而出,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人力支撐。
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65名北疆工匠、50余項職工技術創新成果、3大鎮館之寶圈粉無數,5項成果斬獲第七屆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獎並首獲一等成果……去年,第二屆大國工匠創新交流大會暨大國工匠論壇上,內蒙古匠星閃耀。
創新是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為了引領廣大職工爭當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力軍,自治區總工會加強職工創新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五小”等群眾性創新創造活動,5年來打造了1102個職工創新工作室,涌現出近3萬項發明創造、8361項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
同時,開展全區10大職工創新團隊和10項全區優秀職工發明專利評選活動,做好自治區專利獎、全國職工優秀技術創新成果交流活動推薦等,一項項工作的扎實開展,真正打通了職工創新成果申報新渠道。
張文斌團隊完成的“萬噸級輕稀土碳酸鹽連續化生產工藝研究及產業化”項目成果,成為內蒙古首獲全國“一等”的職工創新成果,進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線上答辯環節。
推薦的內蒙古科泰隆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高精度大通量中空纖維超濾膜”項目,榮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郭俊義“220噸級以上礦用卡車集成控制系統精准檢測及故障檢修模擬系統設備的研發與應用”等6項職工創新項目獲得全國總工會職工創新補助資金80萬元。
全區職工創新才智充分涌流,形成了“人人講創新、人人能創新”的濃厚氛圍,各行各業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迸發。
工匠品牌越擦越亮
2023年,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文山和畢業生高磊師徒二人同獲“北疆工匠”,是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
5年來,自治區總工會推薦表彰全國和自治區勞動模范837名,五一勞動獎章928名、獎狀179家、工人先鋒號582家,選樹“北疆工匠”85名、最美職工30名,帶動各層各類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不斷涌現。
選樹盧仁峰、洪海濤、戎鵬強等7名大國工匠人才。在“勞模工匠進企業”“勞模工匠助企行”等活動引領下,全區上下形成了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
打造工匠品牌,厚植工匠文化。自治區總工會制定重點產業工匠人才培育扶持10項措施,全區工會高標准做好工匠人才培育工作,累計選樹盟市(行業企業)級工匠545名﹔設計北疆工匠LOGO、系列文創,將北疆文化融入工匠選樹宣傳過程,以工會之力助推北疆文化建設。
為了更好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自治區總工會深入開展農牧民工“求學圓夢”行動,聯合內蒙古開放大學、職業學院等為1.9萬名農牧民工提升學歷和技能水平,下撥950萬元補助資金。
擔當實干,建功立業。自治區總工會將聚焦“三個推進產改重點”,打造“三大建功立業品牌”,抓好“兩支示范引領隊伍”,抓好“六項推進安全生產任務”,加快數智化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建設一支宏大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