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一個城中村的全鏈條發展“產業經”

2024年08月25日07: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入秋后的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奮斗鎮和平村已有了明顯涼意。在一處大棚裡,該村綠康合作社的負責人朱寶財在收割了一茬新鮮蒜苗和兩把茼蒿后,就在自動化分級設備上進行了示范操作:“我們引進的這套自動化分級分揀包裝果蔬設備,可以自動清洗、包裝、識別長度、迅速裝袋……整個流程現在最多兩個人就可以完成,以前需要五六個人協同合作,要多產生不少人工成本。”

  據介紹,這套設備1小時最高產能達到近千袋,受惠的農戶近百家,每年增加村集體淨收入6萬元左右。

  自打畢業回到和平村后,朱寶財多年來在農業領域深耕,帶領和平村的農戶們開展技術改良和新品種引進。他們先后引進了馬鈴薯新品種實現增產,通過農田改造變大水漫灌為節水滴灌減少浪費,研究不同種類果蔬秧苗的創造性嫁接,促進瓜果豐收。近兩年實驗的林下中蒙草藥種植,打開了蒙藥產業市場,拓寬了增收致富的新產業通道。

  對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健全便捷高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構建產權明晰、分配合理的運行機制,賦予農民更加充分的財產權益”,朱寶財進行了深入學習和分析,覺得這為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長效機制指明了方向。

  在朱寶財看來,奮斗鎮憑借海拉爾區城中村的地緣優勢和地產蔬菜過硬的優良品質,在發展近郊農業方面有著極大的潛力。但和平村和海拉爾區很多村庄一樣,都不同程度出現了種植戶老齡化的問題。不少家庭年輕人外出打工,隻剩老兩口在家務農,打理大片的農田和大棚。

  這主要產生了兩個問題。其一,各農戶的採摘收割、擇根去泥、分垛捆扎都是各自為戰,難以形成統一的地產產品標識,更無法和商超內精美包裝的袋裝蔬菜打擂台﹔二是增加了人力、運力成本,等於間接壓縮了農戶一部分收入。

  在和平村“兩委”班子的支持下,朱寶財引進了自動化分級分揀包裝果蔬設備,對地產菜進行分揀、清洗、捆扎、包裝,既節省了人力成本,也提高了與商超同類產品的競爭力。此外,依托綠康合作社這個平台,他打造的“綠康”綠色蔬果品牌,既方便消費者識別,也提高了地產菜的附加值。朱寶財近期的打算是,在抖音、快手等平台開辟直播間,擴大地產菜銷售的輻射范圍。

  朱寶財的目標是率先在呼倫貝爾地區實現地產果蔬的“產、檢、包、供、銷”全鏈條一體化發展,帶動農民增收。朱寶財認為,他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他的信心源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朱寶財說,有黨的好政策支持,農民完全能念好自己的產業經。( 李玉琢 海拉爾區融媒體中心記者 高興 趙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