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共敘京蒙情 攜手聚力向未來

清晨,一輛輛滿載著內蒙古綠色農畜產品的貨車駛入北京市,醇香味濃的奶制品、綠色無污染的牛羊肉、晶瑩剔透的興安盟大米等“綠品”即將呈現在北京市民餐桌上,成為他們難忘的“內蒙古味道”。
此時,在距首都千裡之外的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第三中學校園,來自北京市第十二中學的“組團式”教育幫扶成員胡小蒙——音德爾第三中學校長,正為兩地教師共同備課研討作准備。
北京與內蒙古,雖相隔千裡,但歷史淵源深厚、情誼水乳交融,特別是東西部協作以來,進一步把兩地緊緊聯系在一起,協作共贏結出累累碩果,遍布京蒙大地。
不凡答卷載入史冊,凝心聚力再創佳績。1996年,京蒙兩地正式結對。28年來,京蒙兩地勠力同心,砥礪前行,雙方並肩打贏脫貧攻堅戰,攜手邁上鄉村振興新征程,譜寫了“京蒙一家親”的生動篇章。
特別是近年來,京蒙兩地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指示精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深化京蒙全方位協作,京蒙協作持續向縱深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從最初的資金投入、物資捐贈,到后來的干部援助、人才培養,再到如今的深度協作、互利共贏,京蒙協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深化。一批批北京市挂職干部牢記囑托,奔赴祖國北疆,與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一起干、一起拼。
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接續奮斗,堅持首善標准,進一步深化京蒙協作,全方位打造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的京蒙協作新模式,在厚重的發展日志上,譜寫著“1+1>2”的砥礪樂章,讓京蒙協作共贏“一路繁花”。
高位推動,打造協作樣板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東西部協作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在京蒙兩地黨委政府堅強領導下,抓黨建、搭橋梁、強服務、盯項目、帶隊伍,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實六個“倍增計劃”,助力全方位合作,不斷推動京蒙協作走深走實。
山水情深、京蒙情長。一年多來,兩地堅持高位推動、高層互訪,多次召開會議,高起點謀篇布局,為努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自治區兩件大事、實現闖新路進中游目標匯聚起強大合力。
2023年7月21日至22日,內蒙古再次迎來了千裡之外的親人——中央政治局委員、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市委副書記、市長殷勇率隊的北京市黨政代表團。親人相見,攜手共敘幫扶深情厚誼,共話合作發展大計。
2023年11月1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孫紹騁,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王莉霞率內蒙古黨政代表團問道京“師”,進單位訪企業、看項目學經驗,共同構思布局中國式現代化的京蒙協作新篇章。
全局上謀事、關鍵處落子。京蒙兩地積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主動作為,雙向賦能,在更廣闊的領域強化政策銜接、充實幫扶力量,推動京蒙協作邁向“2.0時代”。
——強化政策銜接,全方位構建制度保障體系。兩地政府簽署《全面深化京蒙協作框架協議》,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對新階段深化京蒙協作作出全面部署﹔修訂完善《京蒙協作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切實用制度管好協作資金,推進項目實施。
——強化幫扶力量,全領域匯聚協作合力。北京市第七批東西部協作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協助內蒙古深入實施六個“倍增計劃”,推動京蒙兩地有關部門出台教育醫療、產業就業、文旅科技、鄉村建設等一系列制度規定近20個,團隊主要負責同志先后赴京蒙兩地20余個部門,以及自治區10個盟市、33個旗縣區調研對接、把握需求,努力打造大合作促進大發展的東西部協作“京蒙樣板”。
——強化產業投入,為增強內生發展提供“新動能”。兩地立足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主導產業,攜手共建面向首都的清潔能源基地和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基地。2023年以來,北京市投入協作資金23.9億元,實施產業類項目143個(其中2023年13.4億元、產業項目90個,2024年上半年10.5億元、產業項目53個),產業投入持續增長﹔持續推動產業園區共建,建成72個京蒙共建產業園區和71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實現幫扶旗縣全覆蓋。
——強化示范引領,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兩地持續用力打造京蒙協作鄉村振興“百村示范”工程,以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為重點,推動幫扶力量向基層聚集,實現旗縣結對幫扶全覆蓋。2023年,北京市投入京蒙協作資金3.9億元,重點打造了107個京蒙協作示范村。同時,內蒙古堅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示范引領、典型帶動,積極引進、復制和移植北京市鄉村建設先進管理模式和經驗,推動鄉村“軟件”“硬件”雙提升。
……
每一步的攜手並進都“落筆生花”,讓京蒙兩地再繪藍圖、共贏發展的信心更強更足。
多點發力,開辟協作新“賽道”
“本來想去北京看病,但人生地不熟,去了也找不到門道。現在家門口就有北京的專家坐診,太方便了。”近日,呼和浩特市患者楊建平聽說北京市屬醫院專家到內蒙古自治區中醫醫院坐診后,激動不已。
為了讓內蒙古的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京城的優質醫療資源,自治區344家醫院與北京市308家醫院結對,北京天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等8家市屬知名醫院與內蒙古7家醫院簽署2個標志性合作項目、6個重點專科建設協議,北京市7家區屬醫院“組團式”幫扶內蒙古重點幫扶旗縣7家醫院,一大批北京市名醫赴蒙授業傳道問診……
京蒙協作模式持續升級,協作領域不斷擴大。
在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第九中學,經常會有這樣的融合課堂:來自北京市陳經綸中學的師生在線上課堂與林東第九中學的師生同上一節課,通過遠程設備交流、溝通與協作,教學氛圍異常熱烈。
這樣的教育常態,得益於京蒙教育協作智慧平台的推廣使用。
通過雲上同步課堂,北京教師帶領內蒙古學生同上一節課、同研一主題,最終實現同步成長。平台的應用,將點對點的對口送教轉化為點對面的連片帶動,極大促進了京蒙教育協作的提質增效。
教育協作也是京蒙協作的新“賽道”,北京市派出18名校長、155名學校中層管理人員和專任教師在重點幫扶旗縣開展本輪“組團式”幫扶。截至目前,我區已有476所學校與北京市365所學校結對,通過一系列遠程教學、選派專家團隊精准幫扶、集團式辦學等活動,推動了內蒙古醫療教育水平不斷提升。
在鞏固此前京蒙協作成果的基礎上,京蒙兩地全方位深化協作,下大力氣解決一件件“天大的小事”,推動京蒙協作多點開花,喜結碩果。
兩地從先富幫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高度推動攜手促振興工作,實現旗縣結對幫扶全覆蓋。內蒙古挂職干部團隊累計包聯協作項目82個、嘎查村96個、脫貧戶103個,協助舉辦“京蒙百企情”產業對接系列活動,新落地和新增投資的北京市企業達到159家、投資243億元(其中2023年114家企業、投資148億元,2024年上半年45家企業、投資95億元)。
兩地選優派強幫扶力量,把挂職干部人才壓到一線發揮作用,有序推動干部人才批次輪換。一年來,內蒙古1823名技術人才實現了精准進京跟崗培訓,完成協議任務的2.3倍﹔北京市向內蒙古選派專業技術人員852人,完成協議任務的2.2倍。
兩地持續強化勞務協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除簽訂《京蒙省際家政服務勞務協作協議》外,自治區31個旗縣與北京市17個區分別簽訂《京蒙勞務協作框架協議》,共同搭建區域勞務協作交流平台和勞務供需信息平台,組織開展各類勞務培訓,助力10余萬名農村牧區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望京保安”“敖漢架線工”等一批就業模式和勞務品牌脫穎而出,享譽京城。
隨著各領域協作不斷深化,兩地並進共贏,提質升級。
雙向賦能,全領域匯聚協作合力
4月25日,“綠品出塞——內蒙古優質特色農畜產品進京”活動在北京舉辦,來自12個盟市的400余種優質農畜產品競相亮相。風味獨特的燒賣、美味醇香的乳制品、肥美多汁的牛肉、鮮嫩可口的羊肉……引得大家紛紛駐足品嘗,現場簽約額超8000萬元。
好山好水產好物,“興安盟大米”“錫林郭勒盟羊肉”“赤峰雜糧”“河套面粉”等蒙字號農產品搭上“直通車”,從有“身份”到有“身價”,“綠品”正加速走出內蒙古、走向全國。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內蒙古農畜產品銷售額達到141.87億元,是去年同期的2.24倍。
“內蒙古味道”香飄萬裡的同時,強力釋放“糧倉”“肉庫”“奶罐”潛能,助力內蒙古鄉村全面振興的進程,實現了往“中國碗”裡多裝糧、裝好糧、裝好肉、裝好奶的目標。
走進位於烏蘭察布市察哈爾高新技術開發區內的烏蘭察布數道大規模智算中心(一期)項目施工現場,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讓人倍感振奮。項目負責人介紹,該項目是推進京蒙協作、推動該市“存算一體”數據產業發展、實現“綠色算力進京”的重要保障。
政策優勢和得天獨厚的氣候、區位優勢,成為大數據企業將數據中心建在內蒙古的不二選擇。
2023年12月17日,“攜手綠色算力產業·共享金色數智未來”京蒙綠色算力產業推介會在北京召開。推介會上,京蒙兩地簽約項目24個,簽約金額478億元。
隨著“綠電進京”“綠氫進京”等項目扎實推進,源源不斷的“綠能”正從內蒙古輸往首都北京。
在鄂爾多斯市,蒙西至天津南特高壓交流輸電通道的配套電源點項目之一——內蒙古華廈朱家坪電廠兩台660兆瓦機組火力全開,每天有1800萬度電從這裡發往京津魯冀地區。
千裡之外,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前旗的中廣核新能源潤澤風電場,一排排白色風車槳葉旋舞,持續向北京市輸送著綠色能源。
風起,一台台風機運轉不息﹔日出,一塊塊光伏板熠熠生輝。今年1月,北京市超過8000輛電動公交車開始用上綠色電力,這是北京首次實現電動公交車充綠電,而這些綠色動能就來自內蒙古。
京蒙兩地一次次“牽手”,造福千行百業。京蒙兩地先后在烏蘭察布市、興安盟、巴彥淖爾市、北京市等地舉辦“京蒙百企情”產業對接系列活動,達成意向金額908億元,新落地的北京市企業共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3000余人﹔北京市244個鎮(街道)、622個村(社區)、538家企業、345家社會組織與自治區1447個村(嘎查)結對幫扶。
28載的攜手共進,實現了內蒙古和北京的同心筑夢,也讓兩地聚力向未來的腳步更加堅定。
28載的乘勢而行,兩地真心實意付出,真金白銀投入,真抓實干攻堅。
承載著無限憧憬、創造著蓬勃生機,京蒙大地的干部群眾不負囑托、不辱使命,鞍馬未下、再上征程。(北京日報記者 朱鬆梅 內蒙古日報記者 崔楠 宋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