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7年申遺路,向世界展示中國自然遺產獨一無二的價值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遺系列報道之一

2024年08月16日08: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巴丹吉林沙漠很特別。年有效降水量不足40毫米,卻有144個湖泊分布其間,孕育著豐富的植被、水鳥,為浩瀚大漠增添了許多靈動。沙漠腹地,沙峰林立、連綿不絕,宛如海嘯卷起的巨浪,蔚為壯觀。世界最高的沙山坐落於此,被稱為“世界沙漠珠峰”。

就在7月26日,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內蒙古第一個世界自然遺產、中國第一個沙漠類型的世界自然遺產,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國湖泊和沙丘沙漠特征自然遺產方面獨一無二的價值,為世界文明百花園增添了絢麗色彩。

這一自然珍寶得以呈現在世人眼前,始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源於幾十年久久為功的保護,成於7年孜孜不倦的申遺努力。

“自然遺產是自然演進的重要成果。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遺成功,在於其優秀的美學價值和地質地貌價值。”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中國代表團成員、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遺產外聯部主任楊子硯說。

巴丹吉林沙漠地處阿拉善高原,屬中國西北極干旱的溫帶荒漠地區,是中國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動沙漠。多樣的風蝕地貌、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廣闊的鳴沙區域和世界上最高(相對海拔460米)、最密集的高大沙山,構成了一幅非凡的自然美景,尤其是144個丘間湖泊因不同的鹽度和微生物群落呈現出絕美的色彩,創造了獨特的美學價值。同時,它也是豐富多彩的生物棲息地,是溫帶和超干旱氣候下沙漠景觀和地貌持續演變的杰出范例。

世界遺產堪稱最復雜的國際申報項目之一。

克服沙漠惡劣的氣候條件,數不清次深入沙漠腹地調研,從文本編制、國際評估到最終申報到世界遺產大會,每一步都需要專家反復研討、論証、打磨。作為負責此次申遺技術團隊的成員,楊子硯全程參與見証了申遺之路的艱辛。其中兩次最關鍵的節點,讓她記憶猶新。

2018年5月,在長白山國際生態會議暨世界遺產保護與發展新機遇峰會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與其他7處備選申報的世界遺產同台競秀,最終以排位第一的成績,被確定為2020年中國唯一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

2024年5月份,在申遺正式成功的前兩個月,申遺技術團隊拿到了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出具的評估報告建議,推薦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直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代表著國際社會對這一自然遺產價值的認可。

“申遺成功從來不是終點,而是起點。”楊子硯認為,通過世界遺產申報,讓世界看到了美麗中國,同時,申遺成功后,地方可以通過其國際保護屬性及其相關規則和標准,因地制宜開展遺產地保護和管理,提升整體保護管理水平,為進一步開展沙漠湖泊專項學術研究奠定基礎。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阿拉善右旗管理局局長梁寶榮表示,下一步,阿拉善右旗將加大對遺產地的保護和管理,探索遺產地保護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平衡路徑,把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這張名片打造得更加亮麗。(記者 霍曉慶 實習生 鄔思湉)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