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梁素海蘆葦產業煥發勃勃生機

夏日的烏梁素海波光粼粼,百鳥翔集,蘆葦搖曳生姿,構成一幅動人的生態畫卷。這片被譽為“塞外明珠”的湖泊,不僅景色宜人,更蘊藏著豐富的蘆葦資源。近日,記者走進烏拉特前旗,實地探訪這片土地上的蘆葦產業如何煥發生機,實現生態與經濟效益雙贏的奧秘。
在內蒙古天驕烏梁素海蘆葦編織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忙碌地編織著蘆葦工藝品。牆面上的蘆葦裝飾畫散發著淡淡清香,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純淨與美好。公司總經理黃佔軍介紹,公司主要生產葦席、葦帘等蘆葦制品,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深受消費者喜愛。
“這幾天我們正在趕制一批訂單,這批產品將用於‘三北’防護林工程。”黃佔軍說,“蘆葦是一種可降解材質,具有抗風沙、抗日晒、防風雪等優良性能,非常適合用於防護林工程。”
在車間一角,幾名員工正在用蘆葦和蒲草編織手工藝品。他們曾是烏梁素海附近的漁民,如今上岸謀生,成為了手工藝人。張海英便是其中的一員,“以前我們隻知道蘆葦能編席子、工藝品,沒想到還能種蘆耳、做菌棒,真是太神奇了。”她說。
張海英口中的“種蘆耳”是烏梁素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近年來發展的新興產業。所謂“種蘆耳”,即將蘆葦粉碎,變身成生產吊帶蘆耳的菌棒。目前,該公司已建成85個大棚,年收入超過200萬元。今年公司還引進試種了白玉木耳、靈芝等新品種,進一步拓寬了產業致富路。
在內蒙古積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記者看到了蘆葦的另一種變身產品。這裡的蘆葦經過加工處理,變成了一張張光滑的蘆葦刨花板。這種新型材料不僅環保無污染,還具有優良的物理性能和裝飾效果。企業負責人表示,蘆葦刨花板的推出填補了自治區膠合板無醛行業的空白,市場前景廣闊。
烏拉特前旗在推動蘆葦產業發展的同時,更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當地政府深入踐行“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理念,強化空間規劃“硬約束”、落實生態修復“硬舉措”,多點開發蘆葦“資源鏈”,做優烏梁素海“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圈。通過系統治理,烏梁素海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處處生機勃勃。
如今,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蘆葦不僅是大自然的饋贈,更是當地群眾實現生態與經濟雙贏的寶貴財富。隨著蘆葦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相信烏梁素海的未來將會更加美好。(記者 圖古斯畢力格 實習生 趙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