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這支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成立之初的75人發展到如今近900人
“雪城義警”解鎖邊境平安密碼

夏日晨曦溫柔地穿透薄霧,輕輕拂過邊境小城阿爾山。內蒙古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興安邊境管理支隊伊爾施邊境派出所忙碌的一天,從巡邏走訪開始。
所長呼格吉樂圖和“雪城義警”劉鳳麗並肩而坐,駕駛著巡邏車,穿過林海街,來到管轄小區,開始細致入微的日常走訪工作。
眼下,隨著阿爾山迎來“顏值巔峰”,一波又一波游客從全國各地涌來,共赴這場夏日的夢幻之約。“旅游旺季來臨,隨之面臨的是人員流動大、外來人口多、求助糾紛多、輿情風險高等挑戰,要做好阿爾山市的治安動態管控,僅靠派出所的民警,實在是力不從心。”呼格吉樂圖說。
阿爾山,是祖國北疆莽莽林海腹地一座聲名遠播的邊陲小城,這裡西部與蒙古國接壤,有長達98公裡的中蒙邊境線。伊爾施邊境派出所肩負著守護其中25公裡邊境線的重任,還承擔著895平方公裡范圍內的社會治安管理任務,服務著轄區內1.2萬戶家庭、2.5萬余名常住人口。
警力有限,民力無窮。2019年,伊爾施邊境派出所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整合了轄區內的“警民聯防”“紅袖標”“黃馬甲”等群防群治組織,並巧妙地調動網格員、快遞員、出租車司機等具有廣泛接觸面和高度流動性的群眾力量,組建了阿爾山市“雪城義警”治安聯防協會,聚力夯實警民聯防工作基礎,切實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
如何以“警”守“景”,讓游客安心暢游阿爾山?“雪城義警”劉鳳麗說:“阿爾山四季都很美,隨著游客增多,我們的工作也要更加細致,比如游客走丟了、景區發現可疑車輛之類的問題,必須及時協助處理。我們的工作一頭連著社會的‘安全指數’,一頭連著游客的‘幸福指數’。”
如今,走在阿爾山的大街小巷,身穿紅馬甲、頭戴紅帽子的“雪城義警”隨處可見,他們既是鄰裡關系的“金牌調解員”,化解矛盾、促進和諧﹔也是大型會議和活動的“志願服務者”,無私奉獻,助力活動順利進行。他們內保外巡、熱情服務,是一群守護風景、保護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人,更是一支忠誠、擔當、勇敢的守邊隊伍。
“雪城義警”自成立以來,先后出動2.4萬人次,協助開展各類巡防、檢查2800余次,走訪摸排各類區域1300余處,及時消除邊境管控安全隱患50余處,化解矛盾糾紛800余起,協助查破案件85起。5年來,這支隊伍不斷發展壯大,從成立之初的75人發展到如今的近900人。先后榮獲自治區“十大法治事件”、全區“優秀青年志願服務組織”、全區“最佳志願服務組織”等多項榮譽。
去年年底,伊爾施邊境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第三批“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站在伊爾施邊境派出所裡熠熠生輝的戍邊印記牆前,已經在基層派出所默默奉獻了13個春秋的呼格吉樂圖表示:“這些榮譽和戍邊印記牆上戰友們的英勇事跡,激勵著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發揮好‘雪城義警’作為邊陲小城治安動態‘觀察點’和‘流動哨’的作用,為邊疆安寧與民族團結貢獻自己的力量。”(記者 高敏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