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的含金量有多高?
——數讀內蒙古經濟“半年報”

行至年中,“期中卷”成績單備受關注。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4個百分點,高於同期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
7.5%的增速來之不易,是在煤炭等主要能源產品價格低迷、需求不足的外部環境下實現的,展示出內蒙古工業經濟的強大韌性和活力,更彰顯了內蒙古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機遇,堅定信心、找准定位、乘勢而上所積蓄的強大發展勢能和動能。
7.5%的含金量有多高?
答案,蘊含在內蒙古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努力在新能源領域再造一個“工業內蒙古”的奮斗實踐中。
今年以來,內蒙古堅持全產業鏈思維,充分發揮新能源的牽引帶動作用,一手抓新能源開發建設,一手抓新能源裝備制造、運維服務等關聯配套產業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截至今年5月底,全區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到10158萬千瓦、佔電力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5%,同比提高了7.3個百分點,成為全國第一個新能源總裝機突破1億千瓦的省區。
這不僅是規模的突破,更是質量的突破,電力“含綠量”在逐步提升。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發電量947.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1.4%﹔新能源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24.3%,佔比較上年同期提高1.9個百分點。其中,風力發電量792.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8.6%,太陽能發電量147.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3.1%。
如今,內蒙古正錨定在全國率先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目標,快馬加鞭推進新能源開發建設和裝備制造業發展,預計今年年底全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將突破1.3億千瓦。
7.5%的含金量有多高?
答案,蘊含在內蒙古以先進制造業帶動新型工業化、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的奮斗實踐中。
制造業是工業的軀干,是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主戰場”。今年以來,全區上下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作為主攻方向,以制造業大項目落地帶動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為主線,實現產業鏈向下游延伸,價值鏈向中高端攀升,加速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步伐。
上半年,全區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0%,延續了2023年4月份以來的兩位數增長態勢。裝備制造增勢迅猛,全區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3%,高於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33.8個百分點。高端制造步伐加快,全區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4%,高於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24.9個百分點。制造業正成為拉動內蒙古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
當前,內蒙古正聚焦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絨毛紡織、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等優勢特色產業領域,加快培育“139”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即建成1個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3個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9個自治區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初步形成以世界級集群為引領、以國家級集群為骨干、以自治區級集群為基礎的先進制造業集群體系,推動制造業攀“高”向“新”。
7.5%的增速是內蒙古工業經濟穩中有進、積極向好的重要參數。細看這份“期中卷”,產業向“新”向“智”向“綠”轉型態勢更加明顯,動力更強、結構更優、效益更高的經濟增長,正持續提升著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期中卷”既是“成績單”也是“方向圖”。
行至決定全年經濟走勢的“下半場”賽道,內蒙古工業經濟更要乘勢而上、再攀新高。
自治區工信廳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自治區將繼續堅持以新能源帶動新工業、以先進制造業帶動新型工業化,積極促進產業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力構建“5+5+6”現代化產業體系。“5+5+6”,即能源、冶金、化工、建材、農畜產品加工5大傳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現代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5大新興產業,未來能源、未來材料、未來制造、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空間6大未來產業。
——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實施大規模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設備更新、工藝升級、數字賦能、管理創新,加大產業整合重組和限制類產能退出力度,高標准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推動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加快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促進產業聚鏈成群、融合發展,推動新興產業“支柱當家”。
——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強頂層設計、規劃布局,研究制定未來產業發展規劃,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培育打造未來產業,力爭實現“搶位發展、多點突破”。
新征程上,我們的前途一片光明,但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展望未來,內蒙古工業經濟發展任重道遠,必須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執著、行百裡者半九十的清醒,繼續爬坡過坎、攻堅克難,敢闖敢干加實干,用新的偉大奮斗創造新的偉業。(記者 康麗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