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小牧草”大產業,呼和浩特推進草產業做大做強

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 劉藝琳
2024年07月13日17:15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7月13日,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召開。大會以“匯聚全球智慧、共創草業未來”為主題,共安排開幕式和四場平行交流會議以及草業全產業鏈成果交流展三項活動。

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開幕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敕勒川國際草業大會開幕式現場。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國內外眾多草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企業家、科學家齊聚一堂,分享交流最新成果,共同簽署一系列重要合作協議,會上還同步啟動了國家草產業知識產權大數據平台。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在草業創新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市高度重視鄉土草種的育種和優質牧草新品種的選育,為草業快速發展注入新活力。

優生態,發揮好“一棵草的力量”

在生態修復方面,呼和浩特市發揮好“一棵草的力量”,讓昔日亂石灘變身首府“后花園”。

曾經,大青山前坡土壤沙化、一片荒蕪,呼和浩特市實施大青山前坡生態保護綜合治理工程,採用“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近自然修復方案,從千畝試驗開始,如今共修復面積3萬余畝。多種植物、動物陸續回歸,修復后的敕勒川草原干草產量、固碳量、釋氧量均提高近12倍之多,已然成為“美麗青城”的“天然氧吧”。

敕勒川草原。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敕勒川草原。人民網記者 劉藝琳攝

自今年起,內蒙古自治區全面推進三北工程六期建設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呼和浩特市9個旗縣區,均被納入自治區三北工程六期實施范圍。呼和浩特市以實際行動,為筑牢我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貢獻首府力量。

此外,全市秉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等重大生態工程,成功創建了8個國家森林村庄、2個自治區級示范縣、332個自治區級示范村,全市村庄綠化覆蓋率達到31.2%。

種好草,保障畜牧業發展“口糧”

種好草,要“育好種”,一顆小小的種子裡有大文章。

進入蒙草集團種業中心,科研人員正在進行羊草、紫花苜蓿等重要草種的登記、篩選、收集工作。

蒙草種質資源及檢化驗中心負責人鄭麗娜介紹:“我們按照逐一登記、種子清選、脫水干燥、種子檢測、密封包裝、種子入庫及定位、種子監測等工作環節,根據利用目的和保存期,將採集來的種質資源存放到常溫庫、中期庫和長期庫保存,為內蒙古生態建設提供種質資源保障。”

蒙草種業中心內的種子展示。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蒙草種業中心內的種子展示。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目前,呼和浩特市匯聚了眾多草業科研力量,包括32家科研機構和85個科創團隊,通過核心技術攻關,成功培育出6個飼草新品種,並轉化了多個鄉土草新品種。

同時建立了國家林草種質資源庫內蒙古分庫等重要資源保護機構,形成了獨特的種質資源保存體系。此外,還開發了國內首款低成本、高通量的苜蓿液相芯片,構建了國際領先的苜蓿種質資源管理數據庫。

近年以來,呼和浩特市實施“為養而種、種養結合”的戰略,大力推進飼草產業園區建設和規模化種植。目前,已經在土默特左旗、和林格爾縣、托克托縣等地創建了多個大型飼草種植基地。飼草自給率超過80%,形成了“青貯玉米+苜蓿草+飼用燕麥”的三元供給模式。

建好鏈,實現“從一棵草到一杯奶”

奶業要振興,飼草要先行。得益於堅實的科技基礎和良好的產業化條件,呼和浩特市以“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從草種質資源的收集與保存,到新品種的選育與推廣,再到飼草的種植、加工與銷售,已經形成了完整、高效的產業鏈。

伊利智慧牧場。土左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伊利智慧牧場。土左旗融媒體中心供圖

為支持草業發展,呼和浩特市制定了扶持草業發展政策清單,實行“草畜一體化”獎勵機制,從飼草料基地建設、優質種源培育等方面給予“真金白銀”的支持,2023年發放飼草種植補助近2億元。

呼和浩特市培育了蒙草、正時、優然、現代、草都等上下游超過300家知名草企﹔全國苜蓿草商和反芻動物飼料龍頭供應商優然牧業公司等知名企業,紛紛在呼和浩特市扎根,共同推動全產業鏈的繁榮發展。

據悉,2023年內蒙古全區草種繁育基地面積達26.5萬畝,年制種能力突破500萬公斤,人工飼草種植2172萬畝,各類飼草產量達7543萬噸,草產業鏈產值達802.1億元,產量、產值均居全國首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