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下“隻進一門” 線上“一網通辦”
政務服務從“能辦”向“好辦”轉變

推進政務改革,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
從“進一門”到“最多跑一次”,從“不見面”到“一網通辦”,近年來,全區各地不斷加快政務服務提檔升級、提質增效,以一系列有力有效的改革措施,提升了服務的便捷度和企業群眾的獲得感,書寫了內蒙古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政務服務新答卷。
“高效辦成一件事”助力政務服務再提升
居住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的鄧女士是一名新手媽媽,不久前她在為寶寶辦理新生兒相關手續時驚喜地發現,通過“蒙速辦”移動端即可足不出戶,實現“一站式”辦理。“之前聽說手續又多又雜,要帶著一大摞資料在各個部門來回奔波,沒想到實際用一部手機就能全部搞定,太方便了!”鄧女士說, 她在“蒙速辦”App上填寫了信息、提交了材料,孩子的出生証明就郵寄到家裡了,讓她感覺十分暖心。
鄧女士的便利體驗來自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全程網辦模式。自治區相關部門將出生醫學証明管理系統、社會保障卡管理系統、醫療保障信息平台等進行對接,推進實現“一次申報、在線聯辦、高效協同、共享應用、全程督辦”的全程網辦服務模式,有效滿足市民辦事需求,這一政務舉措方便了不少居民。
“此前新生兒出生后,父母經常需要往返多個部門辦理出生醫學証明、落戶登記、醫療保險參保登記、社保卡等新生兒相關業務,‘跑流程’耗時長達幾個月。”自治區政務服務與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處孫健表示,“現在我們將業務辦理環節從22個縮至1個,遞交材料縮減至6份,辦理時間則減少至7天,極大地促進了業務辦理的高效程度。”
近年來,內蒙古不斷完善“一件事”數量建設,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推進“關聯事項集成辦”服務模式,全區統一建設“高效辦成一件事”系統,關注市民辦事便捷性和實際體驗感等,持續完善全面周到、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場景,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落地見效。
據介紹,自2021年起,自治區確定115項“一件事一次辦”事項,線下大廳設立1300余個“一件事一次辦”窗口,累計辦件152萬余件,辦理時間、環節、材料及跑動次數平均壓減57%。目前,涉及企業的企業信息變更、開辦運輸企業、開辦餐飲店、水電氣網聯合報裝、信用修復、企業上市合法合規信息核查、企業破產信息核查、企業注銷登記“一件事”,以及涉及個人的新生兒出生、教育入學、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殘疾人服務、退休“一件事”,共計13個“高效辦成一件事”重點事項全部上線試運行,已累計產生辦件235萬件(次)。
全力打造政務服務新樣板
“真的是太方便了!感謝鄂托克前旗不動產登記中心的便民服務。我們夫妻倆結婚多年,自定居鄂托克前旗后,一直忙於工作和家庭,沒時間辦理銀川市金鳳區房屋的不動產權登記,今天終於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日前,通過“跨省通辦”方式順利辦理完業務的姬先生在窗口激動地說。
實現“跨省通辦”打破了服務界限,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申請人在鄂托克前旗不動產登記大廳提交登記材料,窗口工作人員查驗審核材料后在系統發起登記申請,銀川市不動產登記中心接收到異地代收案件信息后,轉發到所在區不動產大廳進行網上審核、登記。申請人在業務辦理完成后,可直接在“我的寧夏”App或“銀川市不動產”微信公眾號下載個人電子証照,物理檔案和紙質証書還能免費郵寄到申請人手中。
通過模式創新、數據共享,全區各級政務服務中心構建起以全程網辦為主、專窗幫辦為輔、異地代收代辦相結合的“跨域通辦”工作機制,累計簽訂“跨省通辦”合作框架協議219份,與26省份實現點對點通辦,窗口累計辦件90余萬件,給群眾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近年來,內蒙古各地各部門大力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成效螺旋式提升。
“我來辦理業務,忘記帶紙質營業執照,本以為業務不能辦理,卻驚喜地發現隻需通過‘蒙速辦’App出示《電子營業執照》,就能順利辦理相關業務。”近日,在赤峰市紅山區政務服務大廳,前來辦理業務的市民姚長玲為“免証辦”服務點贊。
政務服務一小步,便民惠民一大步。事項“跨域通辦”,以及“網上辦”“容缺辦”“免証辦”“辦不成事反饋窗口”等,這些政務服務的新模式、新載體,以便民、高效的服務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
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開便利之門。一系列持續升級的政務服務舉措背后,是內蒙古持續深化改革,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能的生動實踐。接下來,內蒙古將持續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推動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在打通便民服務“最后一公裡”、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優化政務環境上持續發力,實現政務服務“精彩蝶變”,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升級。(記者 白丹 楊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