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烏海

特色服務矩陣打通基層治理“最末梢”

2024年07月03日09:5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下班時間晚,孩子的姥姥又輔導不了作業,社區有志願服務課堂,就把孩子送到這裡了。”自從社區有了“紅石榴”志願服務隊,家住烏海市海南區澤苑社區的劉女士再也不用為孩子放學無處可去的問題發愁了,在志願服務課堂,志願者們會充當“臨時家長”照看孩子,還會耐心輔導他們寫作業,如此一來解了很多上班族的后顧之憂。

  如今,這個以“紅石榴”命名的志願服務項目已成為烏海市叫得響的志願服務品牌。

  近年來,烏海市把黨建引領幸福家園建設作為拓寬基層治理路徑重要抓手,創建“紅石榴”志願服務品牌服務項目,整合由在職黨員、退休教師、退休醫務人員、愛心人士、網格員組成的志願服務團隊,主要為轄區學生提供送學服務,化解鄰裡矛盾糾紛。同時,還為老年人、困難群眾開展幫辦代辦、日間照料、打掃衛生等暖心服務,在常態化開展志願服務中傳遞組織溫暖、密切黨群關系,全力托起群眾“穩穩的幸福”。

  “目前,烏海市已打造‘紅石榴’‘共享菜園’‘紅色服務團’等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志願服務品牌,組建700余支志願服務隊,開展志願服務活動5000余次,讓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更有活力。”烏海市委社會工作部部長郝貴平表示。

  推動基層治理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加強黨的領導。近年來,為建設過硬組織體系,烏海市堅持用黨的領導這一條紅線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實現黨的組織在基層“神經末梢”全覆蓋。該市深入實施“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基層治理架構,整合綜治、城管、民政、應急等各類網格資源,配套建立網格職責清單制度,形成“網格呼叫、街鎮處置、部門報到”的運行流程。推行“樓棟精治、樓長共治”行動,構建“鄰裡式”自治,充分傾聽民聲、了解民情,將訴求服務在身邊、矛盾化解在源頭,架起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烏海市成立了市、區社會工作部、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村(社區)社會工作室,自上而下一體統籌推進基層治理事務,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積極推動構建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願者、社會資源“五社聯動”的良好工作局面,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服務的專業化、精准化水平。

  惠民生、促進社區服務優質共享,是基層治理的民生基線﹔防風險、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是基層治理的安全防線。

  烏海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黨委領導、雙線融合的社會治理機制,依托街道—社區—物業—小區“管理體系”和智能化“網格通”平台,在數據聚起來的基礎上,讓數據跑起來、活起來、用起來。

  烏海市充分發揮社會治理工作站的融合優勢,堅持在治理功能上下功夫,借助同心會客室“說事團”、陳姐工作室等特色矛盾糾紛調解室作用,推動矛盾糾紛在基層化解。融合“一刻鐘社區生活圈”,烏海市打造了集“民族團結”“兩新組織基地”“共享時代”“紅色驛站”“為老為小服務”等綜合服務的一站一特色多功能的服務矩陣,有效延伸基層治理觸角。

  為基層減負鬆綁是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突破口。烏海市把基層減負工作與基層組織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依法規范鎮(街道)和村(社區)的職能職責,分類制定鎮(街道)職責任務、公共服務、屬地管理“三張清單”。對83個村(社區)規范懸挂“四個牌子、兩個標識”,將無實際內容、無實質保障、超出職能范圍的及沒有明確挂牌要求的功能標牌統一拆除,統一清理不規范標牌標識1500余塊。同時,發揮德治教化作用,借助“百姓議事廳”“紅色影廳、黨史展廳、紅色書吧、關愛室”等社區文化工程,實現以法治保自治、以德治輔法治、以自治促德治的良性互動。(記者 郝飚 通訊員 喬新博)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