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相印 籽籽同心
——“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啟動

開欄的話
6月24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開展的“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啟動。璀璨星斗,點亮無垠蒼穹﹔多元一體,孕育中華民族。即日起,本報開設“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專欄,通過生動的筆觸、畫面、鏡頭,講好各族人民水乳交融、守望相助的動人故事,感悟和衷共濟、攜手奮進的精神力量,共同見証內蒙古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豐碩成果和生動實踐。
耳邊回蕩著長調《小黃馬》的動人歌聲,美麗廣闊的草原仿佛就在眼前﹔守望相助、手足相親的深情在《我和我的祖國》《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的悠揚旋律中唱響﹔在《北疆贊歌》的歡快舞姿裡,內蒙古各族兒女的幸福生活生動展現……
盛夏,興安嶺上風光旖旎。6月24日,由中央宣傳部會同中央統戰部、國家民委舉辦的“鑄牢共同體 中華一家親”主題宣傳活動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烏蘭浩特市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啟動。中央和部分地方主要新聞媒體、部分行業類媒體編輯記者代表共120余人參加了啟動儀式。
此次主題宣傳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組織媒體赴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等地採訪調研,多角度、全方位報道各地區各部門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動實踐和創新經驗,深入報道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特色舉措和典型事例,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邏輯、歷史邏輯和現實邏輯,全景展現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同世界各國人民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願景。
這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一項有力舉措,這更是新時代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良好精神風貌的一次生動展示。
紅色興安,綠色發展。了解內蒙古,從興安盟開始。興安盟作為黨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最早實踐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盟、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具有優良的紅色基因和厚重的綠色底蘊。興安盟在先后兩次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盟”的基礎上,又被確定為打造新時代我國民族團結進步的樣板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示范區。
啟動儀式后,各媒體將深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興安盟、赤峰市、鄂爾多斯市開展集中採訪,展現從歷史到當下,各族人民共聚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交往交流交融圖景。“我們期待,通過行進在遼闊的內蒙古高原,見証民族地區飛速發展的生動縮影,講好中華民族共同體故事,用一個個有力的事實、一件件生動的案例、一篇篇翔實的報道,激揚主旋律、唱響好聲音,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人民日報社記者楊昊說。
中國民族報社的記者安寧寧已經來過內蒙古多次,但仍然深有感觸:“眼下,正是草原優美的季節,藍天、白雲、綠草、花海,還有成群的牛羊,放眼望去皆是風景。即便來過多次,‘亮麗內蒙古’仍然令我陶醉,讓我充滿期待。這裡還有很多自然之美、文化之美、團結之美、和諧之美,等待著我去發現、去探索、去記錄。”
啟動儀式結束后,與會人員紛紛走進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通過一幅幅照片、一件件文物,重溫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史。
來自烏蘭浩特市紅雲希望小學的“小小講解員”樊玥辰激動地說:“我的班級裡的同學們有的是漢族,有的是蒙古族,有的是滿族……我們都是好朋友。我們在一起學習文化知識、共同成長進步。我希望我的講解能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更多人知道這些歷史知識和紅色故事。”
心心相印、籽籽同心。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發展的動人場景在北疆大地處處可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早已融入血脈、根植泥土。新征程上,內蒙古各族兒女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內蒙古力量。(記者 韓雪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