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碼綠色煤電“芯片”何以無限循環再生
一張可再生原漿紙可以循環再生7次,那脫硝催化劑可以循環再生幾次?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給出的答案是:無數次。
6月23日,記者在位於烏海市海勃灣產業園的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造型似蜂窩、外貌像長磚的脫硝催化劑正在有序生產。
“別看它其貌不揚,它可是綠色煤電的‘芯片’。”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國強介紹,脫硝催化劑是燃煤電廠煙氣脫硝系統的核心部件,可高效地將煙氣中的氮氧化物轉化成氮氣和水,避免大氣中形成霧霾、酸雨等污染。
過去,脫硝催化劑正常使用3至5年后,會因磨損、堵塞、燒結等因素逐漸失去活性,最終被作為固廢填埋處理,存在環境二次污染和貴重金屬資源浪費的雙重弊端。近年來,隨著燃煤機組全面實施超低排放改造,脫硝催化劑使用量快速增長,如何處置失活脫硝催化劑成為新挑戰。
2019年,科技部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設立催化劑行業唯一的“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課題,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牽頭聯合10家高校、科研機構及業內企業開展了相關研究。
依托研究成果,2021年,國能龍源內蒙古環保有限公司與內蒙古環保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在烏海市啟動建設失活脫硝催化劑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2023年,建成國內首條失活脫硝催化劑載體重構回收產線,實現了失活脫硝催化劑的100%資源化利用。
馬國強告訴記者,這裡有“源生”催化劑產線、“煥新”再生催化劑產線、“恆新”載體重構資源化利用產線3條生產線,這也是催化劑無限循環再生的密碼。經過清灰清洗、活性植入等數道工序后,失活脫硝催化劑實現高品質再生,而不具備再生條件的催化劑,則通過世界首台套載體重構生產工藝,實現生產重塑脫硝催化劑產品,3條生產線協力解決了大量失活催化劑無法高效資源化利用的行業痛點問題。
“該項目能耗、‘三廢’產生量僅為傳統工藝的1/3,實現減污降碳的同時還打造了業內首個‘熄燈工廠’,構建‘數實融合’新樣本,為行業低碳綠色轉型發展開辟了新路徑。”馬國強說,該項目將輻射內蒙古及周邊地區,助力區域內火電、鋼鐵、水泥、焦化等行業減污降碳、提質增效,每年預計可減碳排放近10萬噸,為客戶節約成本近億元。在全行業推廣后,每年可實現碳減排100萬噸以上,並且最大限度減少釩鎢鈦資源開採。
記者注意到,每根脫硝催化劑產品上都有一個二維碼。馬國強說,長期以來,催化劑可以說是“一入電廠深似海”,相關人員難以掌握催化劑的運行工況,無法開展“預知維護”和判斷最合理的更換時間點。
“我們搭建了脫硝催化劑溯源系統平台,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給每根脫硝催化劑產品賦予二維碼‘身份信息’,實現一物一碼、掃碼即查。”馬國強介紹,通過溯源系統,能夠在保障脫硝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提出性價比最優的催化劑使用和維護方案,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
馬國強說,目前,公司已制定了團體標准《廢SCR脫硝催化劑循環利用技術規范》,正在加快行業標准落地實施,在全行業推廣應用。“接下來,我們將圍繞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催化劑、甲烷氧化催化劑等方向,不斷加大研發投入,不斷豐富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加速推動綠色低碳先進技術從‘走出實驗室’到‘走向市場化’,努力成為綠色低碳發展的引領者、實踐者和先行者。”馬國強對未來充滿信心。(記者 郝飚 通訊員 趙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