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檸條 增綠又“生金”

2024年05月17日09:3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日前,記者走進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巴彥烏珠日嘎查,隨處可見大面積的檸條花黃燦燦地盛開,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巴彥烏珠日嘎查地處毛烏素沙地腹地,以前,受自然條件制約,每到春天,沙塵暴過后,草場被沙子掩埋,車出不去,人進不來,想要發展就一個字:難!為了防沙治沙,嘎查黨支部種植過沙柳、沙蒿、楊樹、鬆樹等作物,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發現了檸條的優勢。檸條耐寒、耐旱、耐熱、耐鹼,與沙蒿、沙柳等作物防風固沙的單一性能不同,它還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是飼喂牲畜的優質飼草。

“檸條是個寶,既是林又是草,防風固沙保耕地,還是牲口救命草。”這首廣為傳唱的民謠,既是農牧民群眾對種植檸條深層次的認同,更是對檸條價值的生動描述。在巴彥烏珠日嘎查黨支部的號召和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檸條種植規模不斷壯大。截至目前,嘎查共種植檸條11.8萬畝,覆蓋率達43%。

經研究,平茬后的檸條比未平茬的檸條枝條粗50%左右,根系長度與密度增加1倍,還增強了抗病虫害的能力。嘎查黨支部盯住這一機遇,決定發展檸條加工產業。

考慮到嘎查位置偏遠、人流量小等因素,巴彥烏珠日嘎查黨支部書記杜世強嘗試通過“飛地聯建”的模式,與沙日胡舒嘎查、烏蘭胡舒嘎查共同打造“聯建、聯合、聯益”的集體經濟聯合體項目。烏蘭胡舒嘎查建立起了飼草料加工廠,進行檸條粉碎、加工及草粉、草顆粒、草餅等產品的生產。巴彥烏珠日嘎查邀請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開展飼料配比研究,實現“家庭式飼料定制”。經黨支部測算,以戶均改良草牧場900畝為標准,檸條平茬后,戶均每年可增加收入13.5萬元。

“以前種植檸條是為了防風固沙,現在成了‘香餑餑’,檸條就地轉化為飼料,讓我們在一樣的土地上過上了不一樣的生活。”巴彥烏珠日嘎查村民高文華高興地說。

隨著檸條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昂素鎮黨委配套建設了高標准肉羊養殖園區、鄂托克前旗獸醫院等集體經濟項目,打造了檸條產業化研發中心,推動農牧業全產業鏈發展,為農牧民提供品種改良、人工繁殖、疫病防治、草料供給等全方位服務,讓農牧民在產業鏈各環節穩定增收。(記者 宋爽)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