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許:扎根生產一線奮斗不息創新不止

每天清晨王亞許穿好藍色的工裝,早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總是先走進生產車間查看機器運行情況和車間生產情況。“生產車間是企業發展的第一線,涉及生產安全、生產質量等各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都特別重要,都要檢查好,容不得一點馬虎!”王亞許說。
王亞許是內蒙古五新化工有限公司生產部部長,他在該化工企業工作20載,從一名最普通工人干起,靠著自身的不懈努力,逐步成長為企業生產管理專家,助力公司綠色可持續發展建設從無到有,到如今的初具雛形,為公司綠色發展打造出了一片新天地。
“公司在2018年建成投產后,靛藍生產規模不斷擴大,並逐步發展成為園區數一數二的綠色靛藍生產企業,我既是這一過程的見証者,更是參與者。”王亞許說。2017年5月,王亞許從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五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調入內蒙古五新化工有限公司。在企業建設初期,從人員組織、設備調配、場地布局、施工方案,他都親力親為,把所有可能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以及解決辦法考慮周全,用精細化和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帶領團隊盡善盡美地完成每一個生產建設項目,為企業建成投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企業投產后,他對生產技術和進度質量更是嚴格要求,一絲不苟,所有工序都制定嚴密的技術方案、工藝流程,都必須進行技術交底、質量檢查,發現問題,堅決整改,不留一絲一毫遺憾。同時,他還組織員工開展“雙增雙節”“修舊利廢”活動,努力為企業節約成本,增加公司效益,有效地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
“當生產部長,就要做到既懂生產管理,又精通生產技術。”王亞許說。為推進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王亞許先后參與了公司多個技改項目,對公司造粒車間環保設施牽頭技改,保障排放量符合國家環保標准。歷年來主導完成重點技改項目6個,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
為了將節能環保做到極致,近幾年來,在王亞許主導及他帶領的技術團隊努力下,建立健全了企業完備的設備維護保養管理辦法,將利用率提高了20%,產量從900噸/月增至1500噸/月。與此同時,為了提高各工段生產效率,他抽出大量時間查閱相關資料,考察周邊企業,請教相關生產管理專家,並組織車間技術人員研究討論,尋找突破點,制定改造方案並付諸實施,通過反復實驗,不斷完善升級改造方案,最終氨水吸收、三效工段工藝、冷凝水系統生產效率分別提高10%、20%、10%。特別是在對成品進行原粉(不添加任何助劑的)制造上,王亞許帶領技術團隊經過半年閃蒸研磨研究、多次改造后,產品達到出口標准,受到國內外客戶的一致好評,為公司創外匯200萬美元/年。
隨著國家“雙碳”計劃的推出,王亞許積極響應並推動公司綠色可持續發展工作,帶領企業職工向“超低排放、低耗創效”的目標進發,通過重點工序改進、節能減排降耗等系列舉措,企業2023年產量同比2022年提高4000噸,用水量節約95280噸,用電量減少197萬度,天然氣用量減少147萬立方,為公司降低成本約2473萬元。尤其是將三效蒸發工藝的順流蒸發改進為逆流蒸發后,蒸汽用量由原來的1.20噸蒸汽/立方48%鹼降至0.85噸蒸汽/立方48%鹼,蒸汽總用量同比上年度降低了16151噸,為企業綠色產業發展升級、爭取早日實現碳中和目標作出了突出貢獻。
歲月無跡,奮斗有痕。2022年王亞許被授予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今年他又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作為企業生產一線管理者,我將繼續秉持初心和工匠精神,勤學苦練、深入鑽研、勇於創新,為公司發展貢獻力量,為工業領域的進步不懈奮斗。”王亞許說。(記者 劉宏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