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彩成繪力博天工 畫中所話盡是春風
——中俄蒙油畫名家採風寫生創作活動側記

如果你問,“人間最美四月天,四月最美去哪邊?”答案便是秀美扎蘭。在這裡,草木蔓發、杜鵑盛放,巍巍青山環抱蜿蜒河流。
如果你想飽覽大美風光、浸潤文化氣息,呼倫貝爾是絕佳的不二之選。在這裡,萬物和鳴、文脈相承,人景相融勾勒幸福畫卷。
花開有信,雨濯輕塵,穿行於油畫間的風吹動了呼倫貝爾的春天。4月24日,“亮麗北疆紅春 繪彩呼倫貝爾”中俄蒙油畫名家採風寫生創作活動在扎蘭屯市啟動,20名來自中俄蒙三國的油畫名家相聚唯美之境,共赴春日繽紛之約。
“現在這個時節,一些南方城市已經暖意洋洋,向初夏緩步走去。但在呼倫貝爾,草地還微微泛黃,樹林仍未至茂盛,粉紅的杜鵑花朵點綴其中,別致驚艷。自然界的景致很多地方大抵相同,但站立於天地之間,耳畔風聲呼嘯而過,屬於呼倫貝爾的北國風光,舉世無雙!”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綜合材料繪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宋學智贊嘆道。
採風現場,翠屏山杜鵑坡春暖花開,杜鵑花爭先恐后地綻放笑臉,為綠意初萌仍略帶蕭瑟的山嶺裝點了淡紫妝容﹔柴河·月亮小鎮因火山噴發形成典型的玄武岩河谷,沿河兩岸多處山麓被切割成懸崖峭壁,洶涌的綽爾河以及濟沁河、柴河、哈布氣河等眾多河流沿山奔流,青山疊翠、植被蔥蘢,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構成了雄偉瑰麗的自然景象。
良辰美景中,畫家們全神貫注地沉浸於藝術創作,他們或凝視深思,腦海中穿梭著構圖布局、線條色彩﹔或瀟洒揮筆,大膽地嘗試著靈感與現實的碰撞。時而互相交流心得,彼此欣賞畫作﹔時而望向遠方,獨自思忖怎樣描繪出此時此刻的所見所想。經過一番精心打磨后,一幅幅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油畫作品相繼而生,花團、林間、河流、房屋……各不相同的景致在畫家筆下皆充滿強大的生命力,呼倫貝爾的勃勃生機躍然於一塊塊飽含心血的畫板之上。
“呼倫貝爾從風土人情、地理地貌到藝術活動組織都特別好。2017年我曾參加過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和呼倫貝爾市共同舉辦的‘藝術草原’全國美術作品展。轉眼間已是7年光陰,再來到呼倫貝爾,我不禁感嘆這座城市的變化,無論是從文化底蘊、藝術氣息等方面,還是良好的生態環境、淳朴的民風民情,都讓我深有感觸。”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會員李佳佳說。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圍繞文化強市建設,立足“呼倫貝爾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自然稟賦、歷史文化和人才資源,積極搭建“國字頭”油畫新平台,逐步構建“1+N”油畫藝術場館集群,持續激發社會美育新活力,精准把握文化交流新趨勢,著力打造“研學—創作—展示—交流—交易—休閑”為一體的產業新鏈條,不斷探索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體、協會組織、專業指導、社會參與”的運營模式,持續優化文藝精品創作環境,讓“油畫之城”的濃厚氛圍感染整座城市。
“我曾前往十幾個國家進行採風寫生創作,但呼倫貝爾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色獨具魅力。我們來此現場作畫,直觀的視覺感受和環境帶來的靈感碰撞非比尋常。很難得有機會可以與眾多優秀畫家相聚一起,共同分享藝術理念和創作感想,我期待並相信呼倫貝爾的‘油畫之城’建設將邁向更加廣闊的未來。”蒙古國原國家美術館館長納·巴圖巴特爾希望呼倫貝爾市以建設“油畫之城”為契機,持續組織有影響力的採風創作交流活動,為油畫家們提供一展畫技的舞台。
多年來,呼倫貝爾市大力實施“請進來、走出去”戰略,邀請國內著名畫家、油畫界資深人士、高校油畫教師等,到呼倫貝爾傳授油畫創作技巧、創作經驗。立足呼倫貝爾市地處中俄蒙三國交界的優勢,邀請俄羅斯、蒙古國及國內藝術家到多地進行藝術交流及寫生創作,通過與俄、蒙畫家緊密交流合作,帶動全市油畫產業發展與繁榮,以油畫為傳播渠道向世界展示呼倫貝爾,把“油畫之城”文化新名片打造得更加響亮。
人隨春好,春與人宜,2024年油畫之城系列活動在這萬物生長的季節拉開序幕。呼倫貝爾市將以高度文化自覺更好地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全力推進“油畫之城”內涵建設和創新發展,與您於沁涼舒爽的斑斕盛夏偶遇,於落葉紛飛的金色深秋重逢,於冰天雪地的歲寒隆冬相擁。(記者 李新軍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乃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