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特別策劃
我在內蒙古修古籍:一場穿越千年的對話
“沒接觸古籍修復之前,我對古籍僅是充滿了敬畏之情。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而這些文明得以流傳至今全憑卷帙浩繁的古籍承載,它記錄著我們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壯大的演進歷程,承載著我們幾千年厚重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在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古籍修復師馬天歌的認知裡,古籍是要用起來的,古籍裡的文化傳承需要很多的專家學者去研究,去推廣,去利用,而不是束之高閣,否則僅有敬畏之心,那麼古籍中記載的燦爛的文明也會慢慢湮滅在歷史長河中。
馬天歌正在進行古籍修復。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在世界讀書日前夕,記者走進內蒙古圖書館角落裡的一間靜謐小屋,這裡古色古香、落針可聞,古籍修復師們一人一桌一燈一卷,這情景仿佛隔絕了世界,正在穿越千年與古人對話。
馬天歌介紹,古籍經過了漫長歲月的侵蝕后,大多存在霉變、虫蛀、酸化、脆化、絮化、粘連等一身疾病,古籍修復工作就是為這些古籍“治病”,賦予這些殘損破舊的古籍新的生命力。修復古籍的工作看似簡單,卻異常繁瑣,“補天之手、貫虱之睛、靈慧虛和、心細如發”,這是明代周嘉冑在《裝潢志》裡要求古籍修復師所具備的本領。
馬天歌正在進行古籍修復。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馬天歌告訴記者,一般來說一本古籍的修復至少要經過二十多道工序:拆線、分葉、編號、去污、脫酸、配紙、染色、調糨糊、補洞、托裱、隱補、溜口、噴水壓平、倒葉、折葉、修剪、整理、錘平、壓實、齊欄、打眼、穿稔、捆結、穿線、裝訂……這些工作都是古籍修復中最基礎也是最煩瑣的部分,每一道流程都很重要,每一個步驟都馬虎不得,每一步都要求修復師心細如發、技藝嫻熟才行。
近期,內蒙古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的古籍修復師們正在修復《欽定平定貴州苗匪記略卷》系列古籍,該套古籍為清朝內府刻本,絲絹封皮,有包角,書籍殘損程度不一,但普遍虫蛀嚴重,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脆化、絮化、粘連等情況,絲絹封皮和包角工藝以及部分書頁殘損嚴重使得這套古籍的修復難度比較大,需要進行的修復步驟也比較多。
馬天歌正在進行古籍修復。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以打糨糊為例,糨糊需要用水沖開,要求水量必須適中,用力還得均勻,否則水多了,糨糊太稀,粘不住﹔水少了或用力不均,糨糊裡面就容易‘夾生’,使糨糊浪費掉,修復師一定要確保每次打出來的糨糊刷到書頁上時不濃不稀,粘上毛邊紙之后干淨平整,沒有褶皺才行。”在馬天歌的桌子上,鑷子、挑針、竹啟子、剪刀、毛筆、噴壺、排刷以及手打的糨糊......這些修復師最常用的修復工具依次整齊排列。此次修復的《欽定平定貴州苗匪記略》,每一卷的絹絲封皮都需要修復師為其清洗臟污,部分缺損嚴重的封皮還需要在配紙染色后再進行托裱,托裱后的托紙部分仍要做進一步的做舊處理。之后修復師對每一卷書都要使用拆線,拆紙釘,拆包角,清洗書頁,處理虫眼,點鑲等修復手段,因為該卷書的部分書頁已經殘損嚴重到無法提起的程度,所以針對這種書頁,則需要修復師像拼拼圖一樣用鑷子耐心地將其拼好后,再用薄薄的皮紙進行托紙處理,僅修復一張這樣的書頁,就算技藝嫻熟的修復師也需要一到兩天的時間。
到了復原階段,修復師還要對書頁進行噴水、壓平、倒葉、折葉、修剪、整理、釘紙捻、穿線、裝訂等一系列操作,在裝訂的步驟完成后,一本古籍才可以算是真正地修復完畢了。看著一本本蒼老殘破的古籍在修復師的手裡重獲新生,這個過程簡直就是“化腐朽為神奇”。
馬天歌與同事商討修復細節。人民網記者 李睿攝
為最大程度的保護這些古籍,在整個修復的過程中,內蒙古圖書館古籍保護中心的所有修復師都必須嚴格遵循“修舊如舊、搶救為主、治病為輔、最少干預、過程可逆”的基本原則,這樣的話,如果將來有更好的修復技術出現時,就可以隨時清除之前的修復狀態,將古籍恢復原狀,並改用更為先進的技術將其修復。
古籍修復師的工作無疑是枯燥的,應耐得住寂寞,也當守得住繁華。當一卷卷修復的古籍展開的那一刻,就是匠人與先賢跨越千年的一次重逢。
專注與耐心是從事古籍修復工作必不可少的前提。人民網記者 齊浩男攝
隻為一件事,堅守一個夢。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公共圖書館的使命擔當,古籍修復則是踐行使命的具體行動。內蒙古自治區圖書館是內蒙古自治區內最大的古籍收藏單位,2008年獲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有著非常豐富的古籍存藏,主要古籍特藏由普通古籍、善本古籍、古地圖、碑帖拓片、字畫等組成。現藏漢文古籍1萬余種、約20萬冊,其中善本近1千種,約2萬余冊﹔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古籍包含蒙古文、藏文、滿文、西夏文等種類,約2.3萬冊,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45種。有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古籍存在破損、虫蛀、脫頁、脆化等問題,其中絕大多數未進行過修復。
館藏古籍數量龐大、種類繁多,隻有通過及時有效的古籍普查及古籍保護工作,才可以使這些珍貴的中華古代典籍得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古籍修復師們本著對國家、歷史以及子孫后代負責的高度,加強對這些古籍的發掘、整理、保護和利用工作,從而使這些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可以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不斷發揚光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