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種植面積和產量穩居全區首位

赤峰領跑內蒙古現代設施農業

2024年04月23日09:30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走進赤峰市寧城縣內蒙古安信數字化種苗工廠智慧溫室,平盤播種機、茄果類劈接嫁接機正在進行秧苗的生產和嫁接,上盤、撒土、播種、定盤、蓋土,全程實現了自動化育苗、智能化管理。

“我們正在生產春茬的柿子苗,預計4月底能上市2000萬株,滿足周邊地區的春耕需求沒問題。”內蒙古安信數字化種苗工廠廠長尚凱歌說,數字化種苗生產,既能讓種苗水肥一致、植株整齊,還可以節水、節肥、提高產量。

赤峰市是我國北方重要蔬菜生產基地,是京津滬地區反季節蔬菜重要供應基地和全區首個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設施農業面積191萬畝,產量達510萬噸,面積和產量穩居內蒙古首位。

如何讓優勢更優、強勢更強?2023年,赤峰市啟動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以“普及型”“升級型”和“高端型”3種改造提升方式為途徑,以棚體改造、設施升級、品種培優為重點,推進高新示范園區、標准化示范園區、育苗示范園區建設,探索一條品質優、產量高、效益好的設施農業發展之路。

作為赤峰市設施農業大縣,寧城縣設施農業面積達52萬畝,年產蔬菜126萬噸,每年需要優質種苗2億株,縣域內育苗能力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2023年,聚焦“育種”這個核心,寧城縣成功引進內蒙古安信數字化種苗工廠,經過一年多緊鑼密鼓的建設,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投入運營,4座薄膜連棟溫室已開始育苗,年內育苗能力達1億株,年產值1億元,有效解決了寧城縣設施農業發展中的“卡脖子”難題。

隨著赤峰市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的深入實施,不僅有安信數字化種苗工廠這樣的“高端型”育苗項目在赤峰安家落戶,本地老舊棚區也通過牆體維修、更換鋼架、增加智能設備和原地重建的方式,紛紛進行棚室改造提升。

寧城縣新建棚室1.2萬畝、舊棚改造6萬畝﹔鬆山區新建及改造設施農業棚室2.75萬畝,蔬菜產量提升約4%﹔喀喇沁旗完成舊棚改造5051畝,新建冷棚1021畝……據統計,2023年,赤峰市完成設施農業改造升級13.36萬畝,建設百畝以上園區146個。

棚體改造、設備升級如火如荼,技術創新、品種培優熱火朝天。赤峰市與國家、自治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專家學者進行深度合作,開展蔬菜種類和品種栽植示范試驗,不斷優化種植茬次茬口,引進推廣綠色高效栽培技術,蔬菜生產實現了由一季生產向多季生產、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根本性轉變。

連日來,鬆山區大廟鎮公主嶺現代農業產業園生產的麒麟西瓜被源源不斷地送往全國各地。在優質土壤和先進技術的雙重呵護下,這裡的麒麟西瓜口感甜、水分足,備受消費者青睞。

“現在種西瓜是一年三茬,畝產量達8000斤到12000斤,每斤能賣3塊錢。”園區管委會主任王景生說,2023年,園區引進的西瓜、草莓、西紅柿等新品種在70個大棚成功種植,不僅滿足了市場對反季節蔬果的需求,更為農民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目前,赤峰市通過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實現日光溫室平均畝產達到8噸、畝收益3.5萬元,大棚平均畝產達到8.5噸、畝收益1萬元。“2024年,赤峰市將以設施農業現代化提升行動為載體,進一步深化數字賦能,推動設施設備、農事決策智能化,力爭在年內完成設施農業改造升級17萬畝。”赤峰市農牧局局長張聖和說。

種好“菜園子”,才能拎穩“菜籃子”。眼下,赤峰與北京新發地、上海江橋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內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赤峰番茄”“寧城黃瓜”“寧城尖椒”等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的反季節蔬菜成為“搶手貨”,不僅暢銷京津冀等城市,還遠銷日本、韓國、俄羅斯等國外市場,赤峰蔬菜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提高。(記者 王塔娜)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